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市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

读“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市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工业不断向东北部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①城区地租上涨                          ②缓解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东北部人口众多,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④东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甲地

A. 远离中心城区,地租低廉    B. 靠近河流、湖泊,环境质量好

C. 地势开阔,便于建设住宅区    D. 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1.A 2.B 【解析】 1.随着工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市中心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日渐突出,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环境、市区的工厂企业纷纷向外搬迁。据此选A。 2.住宅区分为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两类,高级住宅区入住的为高收入阶层,位置应选择在环境好地方,与文化区、高坡相联系,图中甲地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工业区,临近湖泊,环境优美,适于建设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位于城市内城,与工业区、低地联系。 功能区 形态 特征 分布及原因 商 业 区 呈点状 或条状 占地面积小,人口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是城市的核心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原因: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工 业 区 集聚性 强,成 片分布 专业化程度高,竞争协作强,导致集聚,又因环保、地租、交通等因素导致分散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①减轻对市区污染;②交通便利,降低运输成本 住 宅 区 呈片状、 团状、点 状分布 占地面积大,建筑质量上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 高级住宅区 城市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原因:①环境优良;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原因:①便于工人上下班;②收入低,文化教育程度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图4),回答问题。

1)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

Aa b c    Ba c d   Ca b d    Db c d

(2)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b   Cc    Dd

 

查看答案

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B.  C.  D.

2.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 相应正确措施是(    )

A. 70%   鼓励生育 B. 60%    计划生育

C. 15%  采取移民政策 D. 30%   鼓励人员出国

 

查看答案

读喀什所在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地形、气候两大要素,我国可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喀什属于______________(填自然区名称)。

(2)喀什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最类似于下面图中的________。

(3)喀什所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属于(  )

A.陆上内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海陆间大循环  D.无法确定

(4)“农夫果园”番茄汁的原料主要来自喀什地区,这里是世界上极佳的番茄产地。其发展农业的独特优势是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劣势是水源不足。本地区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P、Q、M、N为四个不同的地区。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立足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最适合农牧结合发展的地区是(  )

A. P    B. Q

C. M    D. N

2.下列描述符合P、Q、M、N四地区当地实际情况的是(  )

A. P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大力植树种草

B. Q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 M地区土壤盐碱化严重,大水漫灌压碱

D. N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退耕还牧

3.P地区西部沿岸的洋流属于(  )

A. 向高纬度流的寒流    B. 向低纬度流的寒流

C. 向北流的暖流    D. 向南流的暖流

 

查看答案

读湖南某乡村面貌变化对比表,回答下面小题。

1.导致该乡面貌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 ②产业结构的调整 ③劳动力数量的大量增加 ④环境的综合整治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2.该乡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  )

①大力发展工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②鼓励农民外出打工,减轻本区域环境压力,并促进劳务收入增长 ③严格控制乡镇企业的污染,保护环境 ④根据环境的承载量合理规划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