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8月份(北半球海洋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分布示意...

下图为8月份(北半球海洋水温最高月)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单位:℃)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M处寒暖流交汇,等温线密集

B. N处受西风漂流影响,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C. O处受上升流的影响,形成大型渔场

D. P处受寒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

2.据图中等温线和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的平直是因为大气环流的影响

B. 中低纬海区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高

C. 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比北半球的大

D. 若①处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处的,则出现拉尼娜现象

 

1.C 2.C 【解析】 1.O处受离岸风影响,形成上升流,洋流上升过程中从海底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吸引鱼群在此聚集,形成大型渔场,故C项正确。M处有南赤道暖流流经,没有寒流流经,A项错误。N处有西风漂流,但等温线与纬线平行是由于海洋面积广大,B项错误。P处受暖流影响,故等温线向北凸出,D项错误。 2.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平直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大,下垫面性质较均一,A项错误。中低纬度大部分海区同纬度大洋东部比西部水温低,B项错误。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在28℃以上,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在18℃以上,南半球高低纬度间温差应比北半球大,故C项正确。若①地表层水温明显高于M地,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年9月27日,印度尼西亚龙目岛的林贾尼火山爆发,火山灰柱高达2千米,导致半空布满火山灰。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 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 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 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2.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 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 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查看答案

读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的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示火山灰厚度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陆地分布    B. 火山高度    C. 植被覆盖率    D. 东南信风

2.该火山主要喷发物质最可能来自

A. 上地幔顶部    B. 岩石圈上部    C. 内核    D. 地壳内部

3.该火山爆发后

①使当地土壤肥力增加  ②影响海洋鱼类的呼吸作用

③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④可能引发当地森林火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厚度线图(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变化趋势大体为(  )

A. 由东向西逐渐增大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C. 由西向东逐渐增大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大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0千米为(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C. 莫霍界面    D. 软流层中部

3.下列剖面图(图)中,能正确表示a—b沿线地壳厚度变化趋势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们利用这一原理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科学家们发现在距离地面大约2900千米处横波完全消失,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这说明了

A. 地球内部存在着岩浆

B. 该深度上下层的温度变化明显

C.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厚度不同

D. 该深度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2.地质学家常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 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

C. 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2.图中的X处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

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核与外核交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