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

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C. 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D. 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 春分日    B. 夏至日    C. 秋分日    D. 冬至日

 

1. D 2.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该题组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考查学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有资料可知,该地连续3个月,太阳高度在递减,由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正午太阳高度=900-纬度差,可以得出第1次测量时太阳直射100N,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100S,所以说北京昼长变化是先昼长夜短,后昼渐短夜渐长,至昼短夜长。 2.第1测量时,太阳直射100N,太阳直射北半球,不是二分二至;第2次测量时,太阳直射赤道,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为秋分日;第3次测量时太阳直射点在100S,不是二分二至,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23°26′,最大时可达24.24°,最小时为22.1°,变动周期约4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

回答下面各题。

 

1.黄赤交角为24.24°时(  )

A. 热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B. 温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C. 寒带的范围比现在小    D. 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比现在小

2.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  )

①移动周期约4万年             ②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③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④最小纬度为22.1°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阳辐射地区分布不均匀,其影响主要因素有三个:纬度(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地势、天气状况。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太阳年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三: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日总辐射量分布图(单位:千焦/平方米·日)。

(1)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说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最少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原因

(2)结合读材料一与材料二,说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最多的主要地形区并分析原因

(3)读材料三,试简述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日总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4)结合材料三,分析6月份高低纬度间大气上界的太阳日总辐射量相差不大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行星带位于图中哪两颗行星之间(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2.下列关于金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位于地球和火星之间    B. 表面为非固态

C. 自身能发光    D. 表面平均温度比地球高

3.金星,中国古称“太白金星”,早晨的金星称为“启明星”,黄昏的金星则称为“长庚星”。金星自转方向为由东向西。在金星上看太阳是(   )

A. 东升西落    B. 直升直落    C. 西升东落    D. 不见太阳

 

查看答案

下图为八颗行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代表火星的是(   )

A.     B.     C.     D.

2.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①行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A. 地球上的陆地将会被水淹没    B. 地表生命将不复存在

C. 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 地球上将冰天雪地

 

查看答案

如图是我国西南部分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

A. 2900    B. 3100    C. 3200    D. 3400

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副热带高压    B. 地形地势    C. 纬度位置    D. 西南季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