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置见下图)在开发早期,受地理环境限制,耕作农业发展缓慢。据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农业经济远远落后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来,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增强,并随着我国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人口南移,这里变为“鱼米之乡”。而今,随着工商业发展,这里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经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
(1)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早期发展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2)简述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3)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淡水养殖业的有利条件。
(4)简述工商业社会长江三角洲地区机械化水平低于东北平原的原因。
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下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09年为基数,2010-2013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实验期间大气氮沉降导致灌木、草本两类植物出现此消彼长竞争的是( )
A. 植株数量 B. 总生物量 C. 地上生物量 D. 地下生物量
3.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随着大气氮沉降的持续,植被未来变化趋势是( )
A.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繁茂
B. 灌木植物和草本植物萎缩
C. 灌木植物茂盛、草本植物萎缩
D. 灌木植物萎缩、草本植物茂盛
读“热带雨林迁移农业造成的土壤肥力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B点土壤肥力较高的原因是
A. 焚烧开荒 B. 连续耕作 C. 森林再生 D. 耕地废弃
2.图中土壤肥力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这说明了
A. 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B. 雨林土壤的淋溶作用强
C. 雨林的群落生产力高 D. 雨林的生物多样性丰富
近几十年来,我国大力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使黄河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这种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涵养水源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山水林田湖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红碱淖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值由7.4~7.8上升到9.0~9.42,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①上游修建拦水坝导致入湖径流减少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湖区周边森林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值上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保护红碱淖有利于
①调节气候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③调节河流径流量
④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①④
读1937~1980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7~8题。
1.对该县1949~1980年土地耕垦、人口、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人口总数约翻了一番 B. 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 荒漠化面积扩大约3倍 D. 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2倍
2.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数量的变化 B. 耕地面积的变化
C. 放牧强度的变化 D. 气候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