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源区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源区从东南到西北依次分布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等植被类型。源区内根据植被生长状况及土壤水热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冻结期(10月中旬—次年4月上旬)、生长前期(4月中旬—5月中旬)、生长期(5月下旬—8月中旬)和生长后期(8月下旬—10月上旬)。源区内不同阶段,尤其是冻结期和生长期之间日均蒸散发量(水分蒸发和散发量的简称)差异显著。下图示意长江源区位置及各典型高寒草地的面积年均变化率。

(1)分析长江源区不同阶段蒸散发量差异显著的原因。

(2)说明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带来的影响。

(3)推测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和主要驱动因素。

 

(1)冻结期,气温很低,地表水和土壤冻结,蒸散发量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生长前期,气温升高,土壤温度随之升高,冻土开始融化,蒸发导致蒸散发量快速增大;生长期,气温迅速上升并升至最高、降水增多,蒸散发量迅速增加并达到极值;生长后期,气温快速回落,蒸散发量急剧减小。 (2)趋势:总体上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的面积减少;高、中覆盖度高寒草地面积减少,低覆盖度高寒草地面积增加,高寒草地覆盖度降低。 影响:导致该地区草地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驱动因素:气温升高引起的区域暖干化;人口增多,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的开发。主要驱动因素:人口增多,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的开发。 【解析】 (1)由材料可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气温着手,再结合四个不同阶段的气温特点分析作答。 (2)从图中来看,长江源区高寒草地面积减少,高寒草地的覆盖度降低。其影响主要从植被减少带来的不利影响分析,即导致该地区草地水源涵养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注意分析题设要求,推测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因素和主要驱动因素,即分析长江源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变化(高寒草地减少、覆盖度降低)的原因,并判断出其影响最大的因素。高寒草地减少、覆盖度降低,既有自然因素(气温升高引起的区域暖干化),也有人为因素(人口增多,过度放牧等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其中以人为因素为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木薯原产巴西,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栽培。其耐旱耐瘠、适应性强,最适于在年平均气温27℃左右、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丘陵地区生长。木薯的块根富含淀粉,木薯淀粉或干片可制酒精、柠檬酸、木薯蛋白质、葡萄糖等,这些产品在食品、医药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我国是木薯的主要进口国之一,主要从泰国进口。泰国是世界上第三大木薯种植地,每年种植木薯的家庭约60万户,全国有200多万农民以种植木薯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下图为泰国地形图。

(1)分析泰国湄南河流域的主要自然灾害。

(2)简述泰国种植木薯的有利自然条件。

(3)分析我国从泰国大量进口木薯的原因。

(4)试评价大量出口木薯对泰国的影响。

 

查看答案

下图是华北平原地区某城市附近监测点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该监测点附近地区用水量最大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甲、乙两个低谷出现的原因是

A. 甲低谷——生活需水量小    B. 甲低谷——降水量大

C. 乙低谷——生活需水量大    D. 乙低谷——降水量小

3.下列属于图示地下水埋藏深度明显下降的原因的是

A. 城市化导致下垫面变化    B. 降水量减少

C. 地表径流减少    D. 农业用水增加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初,位于西安户县的双旗村悄然兴起了制作粉笔的热潮,全村80%的农户都在制作粉笔,五颜六色的粉笔就像一道道彩虹,把村子装扮得十分美丽壮观,“粉笔村”由此得名。西安户县双旗村做粉笔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如今只剩下不足10%的从业人员。传统“粉笔+黑板”的模式正在被白板、液晶板、多媒体等新鲜事物所取代。下图为双旗村生产粉笔流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粉笔村”粉笔生产从业人员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粉笔生产运输不便    B. 粉笔生产的原材料锐减

C. 传统粉笔的市场萎缩    D. 粉笔生产技术要求高

2.下列关于双旗村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合理的是

A. 转型向遥控式的电子笔生产    B. 发展粉笔生产观光产业

C. 为传统粉笔研制新型“黑板”    D. “机器换人”降低生产成本

 

查看答案

河道的改变受地转偏向力、泥沙淤积、地壳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大凌河位于辽宁省西部,全长398千米,大小支系纵横交错,河流含沙量大。如图为明代以来大凌河下游河道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大凌河下游河道变迁区的地形地势特征是(  )

A. 东南高西北低

B. 河湖众多

C. 地势低平

D. 多山地丘陵

2.明代以来,大凌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诱因最可能是(  )

A. 北部地壳抬升    B. 河流流速快

C. 地转偏向力    D. 泥沙淤积

3.目前控制大凌河下游河流改道的根本措施是(  )

A. 加固河岸堤防    B. 清淤河道

C. 提高流域植被覆盖率    D. 开挖入海新河

 

查看答案

间歇泉是一种热水泉,其泉水不是从泉眼里不停地喷涌出来,而是一停一溢,好像是憋足了一口气,才狠命地涌出一股子来。喷发的时候,泉水可以喷射到很高的空中,形成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水柱,看起来十分壮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间歇泉喷发的能量来源于

A. 太阳辐射能    B. 生物能    C. 地球内能    D. 潮汐能

2.间歇泉

A. 每次喷发的时间长短一样    B. 喷发周期是不变的

C. 形成需要适宜的地质构造    D. 形成不需要充足的地下水

3.间歇泉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地区可能位于

A. 塔里木盆地    B. 珠江三角洲    C. 松嫩平原    D. 雅鲁藏布江谷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