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北半球光照图”,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

下图为“北半球光照图”,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时期正值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图中弧PM是________(晨线或昏线);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P、Q、M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

(2)该日,Q地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日出地方时为________时。

(3)该日东营市(37°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该日之后,东营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将________(变大或变小)。

(4)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夏至日晨线(0°,23°26′N)P、Q、M (2)183 (3)76°26′变小 (4)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解析】 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在夏至日附近,北极有极昼现象。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图中弧PM是晨线。0°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是直射经线。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1) 图为“北半球光照图”,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慢,在夏至日附近,北极有极昼现象。图中所示时期北极圈有极昼现象,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图中弧PM是晨线。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0°经线位于昼半球中间,是直射经线,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0°,23°26′N)。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P、Q、M三点的自转线速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P、Q、M。 (2)该日,0°经线是正午12点,结合等份,Q地的日出时间是3点,昼长为18小时,日出地方时为3时。 (3)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东营市(37°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76°26′。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南移,东营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小。 (4)图示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题文)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夜半球,图中的度数为经度,箭头表示地球公转方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2)说明图示日期全球昼长分布规律以及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

(3)比较图中甲、乙、丙、丁四地自转速度大小。

(4)计算此刻地球上与甲地处于同一天的经度范围。

 

查看答案

根据所学知识,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一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显著,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显著,北岸入海处形成河口三角洲。这条河流的位置和流向图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2.地球上由高纬度向低纬度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均向________(方向)偏转(  )

A.

B. 西

C.

D.

 

查看答案

读下面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回答下面小题。

1.若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则A地经度为(  )

A. 60°W    B. 60°E    C. 30°W    D. 30°E

2.此时,赤道上东半球范围内处于夜晚的那一段经度差(  )

A. 小于90°    B. 大于90°    C. 等于90°    D. 等于180°

 

查看答案

2013年2月15日叶卡捷琳堡时间7时15分(世界标准时间3时15分)左右,俄罗斯车里雅宴斯克州发生天体陨落事件。该天体在穿越大气层时摩擦燃烧,发生爆炸,产生大量碎片,形成了所谓的“陨石雨”。据此回答以下三题。

1.该天体属于(  )

A. 星云

B. 恒星

C. 行星

D. 流星体

2.叶卡捷琳堡所处的时区为(  )

A. 零时区

B. 东二区

C. 东四区

D. 东八区

3.“陨石雨”发生时,黑龙江省东部地区正处于(  )前后(  )

A. 午夜

B. 日出时刻

C. 日落时刻

D. 正午

 

查看答案

经天文学家精密计算确定:南沙群岛的海马滩(10°43′N,117°40′E),①为我国版图2016年第一道阳光地点,1月1日的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6时27分;浙江省温岭市的石塘镇(28°16′N,121°36′E),②为我国大陆的第一道阳光地点。结合下图,回答以下两题。

1.石塘镇迎来2016年1月1日的第一道曙光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

A. 4:50

B. 5:54

C. 6:46

D. 8:27

2.图中所示的四条晨昏线中,符合题意的是(  )

A. L1

B. L2

C. L3

D. L4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