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纳米布(见下图)是世界上最古老、干燥的沿海沙漠之一。纳米布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纳米布(见下图)是世界上最古老、干燥的沿海沙漠之一。纳米布沙漠濒临大西洋,沿岸海雾浓重。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但在海岸附近的浅滩上,却栖息着数以万计披着火红羽毛的火烈鸟,使该地区显得生机盎然。

(1)分析纳米布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2)分析纳米比亚沿海浓雾多而不散的原因。

(3)说明“骷髅海岸”形成的原因。

(4)简析该地适合火烈鸟集聚的自然条件。

 

(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位于副热带地区和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常年盛行下沉气流或离岸风,降水少。 (2)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海洋水汽较多;水汽经过沿岸寒流流经洋面受冷凝结成雾;寒流经过,容易形成逆温现象,雾不易扩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水平风力小,使得雾不易扩散。 (3)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沿岸遍布暗礁(部分地区暗流、湍流明显);风力强,船只容易失事;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该地为在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 (4)上升流(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火烈鸟食物相对充足;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解析】 该题以纳米布沙漠为背景考查气候干旱的成因、海雾形成和不易扩散的原因、“骷髅海岸”形成的原因、火烈鸟集聚的原因,属于原因类问题。分析这类问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清楚重要地理要素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相关“地理要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其次,明确分析原因的内容,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自然原因一般从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气温、降水)、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海陆轮廓、板块运动等方面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历史条件、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工程建设、市场、政策、科技、军事、宗教等方面分析。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大气环流、地形因素、洋流因素、人类活动等。纳米布地区气候干旱,说明该地区降水少、蒸发大。从图中可以看出纳米布沙漠分布在18°S~28°S,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和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常年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降水少。 (2)海雾的形成条件主要包含充足的水汽含量,近乎无风的风场,一定的海气温差,逆温等。该地区纬度低,蒸发旺盛,西临大西洋,海区广阔,海洋水汽较多;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水温偏低,有利于水汽凝结形成雾;寒流经过,容易形成逆温现象,不利于空气对流,不利于海雾扩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水平风力小,也不利于海雾扩散。 (3)纳米比亚沿海被人们称为“骷髅海岸”,是因为附近海域布满了各种失事的船只及其它各种残骸。失事船只多的原因,主要从大雾、暗礁、大风、水源和食物补给、船只数量等方面分析。该海域附近大雾弥漫,能见度低。沿岸遍布暗礁,部分地区暗流、湍流明显。冬季受西风带影响,风力强,船只容易失事。沿岸地区沙漠广布,极度干旱,水资源严重不足,食物匮乏,使船员难以获得必须的生活供给。该地为在欧洲通往亚洲的航线上,过往船只多。 (4)鸟类聚集就需要有食物和栖息地。沿岸受东南信风影响,洋流有离岸成分;同时,本格拉寒流水温偏低、密度大,有下沉倾向,容易与深层海水进行交换,将深层海水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繁殖,为火烈鸟提高了相对充足的食物。该地多浅滩,适合火烈鸟栖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某省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统计图”,该省少数民族众多,2017年该省常住人口3580万,城市化率为46%,2010年该省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首次出现负增长。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     )

A.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 死亡率、出生率、自然增长率

C.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D. 出生率、自然增长率、死亡率

2.该省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人口规模急剧缩小 B. 老龄化水平过高

C.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 人口净迁出增多

 

查看答案

    生态足迹是维持一个区域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提供资源并吸纳废弃物的地域空间。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牧交错区生态足迹,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下表是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牧交错区(41.5°N—43°N,114.5°E—117°E)生态足迹统计(表中单位ghm2为全球公顷,即各类土地转换后可比的单位)。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农业生产(    )

A. 消费足迹中耕地低于草地 B. 生产足迹中耕地高于草地

C. 生产足迹高于消费足迹 D. 生产与消费足迹之比耕地高于草地

2.该区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 过度开垦 B. 过度放牧 C. 过度樵采 D. 水源短缺

3.该区域今后的功能定位应以(    )

A. 生态保护为主 B. 畜牧业为主 C. 混合农业为主 D. 种植业为主

 

查看答案

    贺兰山地处我国自然环境的过渡地带,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受气候的影响尤为敏感。下图示意贺兰山位置及其中段植被类型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例①②③④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别是(   )

A. 草原化荒漠、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荒漠化草原

B. 草原化荒漠、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荒漠化草原

C. 荒漠化草原、针阔混交林、针叶林、草原化荒漠

D. 荒漠化草原、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化荒漠

2.野外调查发现,旱生灌丛大多分布于沟谷及阴坡地段。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 B. 降水 C. 热量 D. 水分

3.图中人工绿洲的水源主要来自(   )

A. 积雪融水 B. 山地降水 C. 冰川融水 D. 湖泊水

 

查看答案

    2018年春,北京的一场四月雪为清明小长假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一位摄影爱好者发现在一片铺着方形地砖且空着的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下图),且每个雪堆都位于一块方砖的正中央。据了解,这种方砖的中心有个空洞,会露出土壤,属近年流行的“可呼吸”地面铺装。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此次北京普降罕见大雪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 春季迅速增温导致的强对流天气 B. 强冷空气南下形成的冷锋天气

C. 暖湿气流北上形成的暖锋天气 D. 冷气团湿度增大而产生的明显降水

2.照片显示的“雪馒头”形成的原因有(   )

①土壤较地砖比热容大,升温较慢,其上积雪融化较慢②地砖中心空洞积雪厚

③土温比气温低,积雪融化慢④砖面比泥土升温快,温度高,其上积雪融化较快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与水泥地面比,这种方砖铺设的地面使(   )

A. 热岛效应更强 B. 地下径流更少

C. 城市内涝减轻 D. 蒸发量比较小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等高距均为20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河流岸边A处的居民观察日出最佳的时间(地方时)可能为(   )

A. 3月21日6时左右 B. 6月22日5时左右

C. 9月23日5时左右 D. 12月22日6时左右

2.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 东北流向西南 B. 西北流向东南

C. 西南流向东北 D. 东南流向西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