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某地区的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

下图为“某地区的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戊为__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丙为____________;从内外力作用类型看,乙处由____________作用形成。从外力作用方式看丁处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

(2)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宜选择_______处,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其最重要的地理意义是_________

 

向斜 冲积扇 内力 流水堆积 甲处 结构稳定,不易坍塌、渗水 海陆间水循环 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 【解析】 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的应用,水循环类型与意义。 (1)岩层变形是判断地质构造的主要依据,图中戊处岩层向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从丙处的地貌景观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地貌形成于河流出山口处,呈扇形分布,为冲积扇地貌;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形成断层,是内力作用的结果,丙、丁两处分别形成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均属于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的。 (2)隧道宜选择在背斜地质构造部位处,结构稳定,安全且不易坍塌、渗水,图中甲、乙、丙、戊四处中甲是背斜地质构造,故隧道宜选择在甲处。 (3)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为海陆间水循环;海陆间水循环又称大循环,意义最为重大,它使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水资源得以再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一块土地由哪种活动占有,取决于这块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两方面。甲图表示各类城市用地付租能力与市中心距离的关系;乙图表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b、c所表示的不同功能活动依次是                   

(2)乙图中,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试分析等值线分布的规律及原因。

(3)若要在乙图①②③④处选建一仓储式超市,选择位置并简析理由。

 

查看答案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不同时期户籍迁移记忆漫画”

材料二 据2012年 1月23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招收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1)材料一、二反映出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

(2)当前我国的国内人口流动和迁移以务工和经商为主要形式,这对我国乡村有何影响?

(3)进入 21 世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大量外来民工无“工”可做和企业无“工”可用的现象,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区地质构造和洋流分布简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反映的内力作用表现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a、b 中,适宜开采油气的是_________

(2)该地区_____(季节)水汽输送量最大,河流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_____,在河口处往往形成___________(答地貌类型)。

(3)图中洋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

(4)该地区植被景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___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分异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人口机械增长率是指某地某时段内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读下图“我国东部某省(市)2006—2014年人口增长率变动图”。

回答下列各题。

1.该省(市)2010年以前人口总量(       )

A. 先增后减 B. 先减后增 C. 持续上升 D. 持续下降

2.下列属于该省(市)在2006—2010年期间人口机械增长率变化主要诱因的是(     )

A. 劳动密集型产业 B. 水陆交通便利

C. 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收入高 D. 城镇房价增长快

 

查看答案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数字序号代表水循环环节。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代表水圈的是

A.  B.  C.  D.

2.关于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尘埃 B. 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

C. 生物圈位于水圈和岩石圈之间 D. 图中地球圈层均为外部圈层

3.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圈的各种水体处于孤立的、静止的状态

B. 地球表层生物的生存环境仅指大气圈的底部

C.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D. 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不包含岩石圈

4.地壳和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 氮和氧 B. 氧和硅 C. 硅和氧 D. 氧和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