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涅瓦河口三角洲上的圣彼得堡是18世纪初彼得大帝在丛林和泥潭(沼泽)上建设起来的,是俄罗斯通往欧洲西部的出海口,现在是一座科学技术和工业高度发展的国际化城市。

(1)描述圣彼得堡市的气候特征。

(2)分析18世纪前涅瓦河口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

(3)评价18世纪初圣彼得堡建城的条件。

 

(1)年降水量较多;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小;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气温年较差较大。(任答3点,共6分) (2)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2分);位于河口,地势较低洼,排水不畅(2分),(受海水顶托作用)海水易倒灌(2分)。 (3)有利:地势平坦,便于城市建设(2分);河口,水源充足(2分),水运便利(2分);森林资源丰富(2分);(与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相比,)气候较温和(2分);临近西欧(当时的经济中心),地理位置优越(2分)。(任答4点得8分) 不利:受西风影响,多雾(2分);沼泽广布,建设成本高(2分);地势低洼,易发生洪涝灾害(2分);热量不足,种植业发展条件差(2分)。(任答2点得4分) 【解析】 试题 (1)气候特征一般结合统计图表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结合经纬度和海陆位置进行分析描述。读该市气候资料统计图,该市降水多,季节变化小。气温方面,夏季短暂,气温较高,冬季寒冷且漫长,气温年较差大。 (2)沼泽地的成因一般分析降水量与蒸发量、地形、排水条件、土壤条件等。结合具体区域展开分析。河口地区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蒸发量小于降水量),从地形地势来看,位于河口,地势较低洼,排水不畅,(受海水顶托作用)海水易倒灌,所以多沼泽分布。 (3)建城条件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具体分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别从地形地势、水源、资源、气候、地理位置、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田纳西河流域位于美国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山青水秀,森林繁茂。19世纪后期起,流域内人口激增,开发利用程度加大(图甲),致使环境恶化,水旱灾害频发,生产成本不断攀升。20世纪30年代初,实施了以治理田纳西河为核心的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图乙),取得了全流域水电、火电、核电并网供电,合理利用土地,治理污染,改善水质,发展旅游业等一系列效益。

(1)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对田纳西河流域降水的影响。

(2)据图甲说明田纳西河早期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3)田纳西河流域水能丰富,为什么还要建火电站和核电站?

(4)说明田纳西河梯级开发对当地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

    雪山调水工程,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是世界若名的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之一。该工程通过修建水库、引水资道、开凿隧洞等形式,将向南流入南太平洋的雪河水调入墨累一达令盆地。雪山是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的一部分,多双河上、下游落差较大,流程长,流经热带草原、地中海等多种气候区,最后注入澳大利亚大陆南部的海域。下图示意“雪山调水工程主要路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墨累河夏季出现汛期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 雨水补给 B. 地下水补给 C. 冰川融水补给 D. 湖泊水补给

2.与雪河河口相比,墨累河河口

A. 位于太平洋沿岸 B. 结冰期较长 C. 雨季相同 D. 高温区相同

3.调水工程对采用开凿隧洞的原因是

A. 减少地表蒸发 B. 减少下渗量 C. 减少地形影响 D. 减少建设资金

 

查看答案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各题。

1.导致图甲中叶尼塞河东西两侧支流数量差异显著的原因是

A. 降水量 B. 温度 C. 地形 D. 冻土

2.造成叶尼塞河上游到下游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势起伏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类活动

3.依据图乙,分析此时段最有可能出现凌汛的河段是

A. a段 B. b段 C. c段 D. d段

4.贝加尔湖最大深处达1637米,贝加尔湖是

A. 冰川沉积形成的淡水湖 B. 地壳运动形成的淡水湖

C. 河流沉积形成的咸水湖 D. 火山活动形成的咸水湖

 

查看答案

    伊塞克湖水面海拔高度1600余米,冬季表层水温为2℃~3℃,,终年不冻,有“热湖”之称。由于地理位置特珠,成为候鸟迁徒、过冬、繁殖之地。1948年建立了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伊塞克湖沿岸地区,是吉尔吉斯斯坦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下图为“伊塞克湖流域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示信息,推测伊塞克湖终年不冻的原因(    )

A. 淡水湖,水量大 B. 地势高,日照时间长

C. 地形阻挡冷空气 D. 板块交界,地热丰富

2.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    )

A. 聚落多,保护候鸟好 B. 湖面不冻,鱼类丰富

C. 湖泊盐度高,水温高 D. 河流多,入湖水量大

3.建立伊塞克湖野生动物保护区对当地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    )

A. 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 减少农药使用 C. 提供候鸟栖息地 D. 补充候鸟越冬食物

 

查看答案

    拉斯曼丘陵位于南极大陆边缘,面积约40平方千米,是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之一。常年盛行东南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米/秒,但并没有形成显著的风力地貌。a图为拉斯曼丘陵的位置示意图,b图为丘陵局部地区景观图,c图为拉斯曼丘陵地区各月和每小时的强风频率分布图(南极中山站数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拉斯曼丘陵地区强风频率最高的时间是

A. 3月10时-14时 B. 6月14时-20时

C. 9月12时前后 D. 12月8时-15时

2.拉斯曼丘陵地区常年风力强劲,风力地貌却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

A. 岩石坚硬 B. 植被覆盖 C. 积雪覆盖 D. 降水丰富

3.作为南极大陆为数不多的绿洲,下列推测与拉斯曼丘陵的自然环境特征相符的是

A. 稀疏灌丛广分布 B. 气候干燥面积广 C. 流水作用强烈 D. 海浪堆积明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