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阅读“A、B两地区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下列问题。

(1)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__________%,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____,其死亡率比A高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      B.经济  C.家庭婚姻      D.求学

(3)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____________地。

(4)简述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

 

(1)-0.2 现代型 老年人口比重大 (2)B (3)A (4)有利:①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②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③推动城市化发展。 不利:①加剧生态环境问题;②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带来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居住困难等问题。 【解析】 整体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死亡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比重大。GDP产值分析,B是发达地区,人口迁入的原因是经济因素,人口由欠发达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1)根据表中的出生率、死亡率,B地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其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模式,其死亡率比A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人口比重大。 (2) A、B之间的人口流动方向主要是A→B,根据GDP产值分析,其最可能的原因是经济因素,人口由欠发达区向发达地区迁移,B对。自然环境、家庭婚姻、求学不是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的主要因素,A、C、D错。 (3) A、B两地中多子多福观念较严重的可能是A地,人口出生率高,经济水平低,属于经济落后地区。 (4)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是弥补劳动力不足,促进资源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推动城市化发展。不利影响是人口增多,环境压力增大,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安徽省各地级市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合肥市自从作为安徽省省会以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合肥市常住人口增加到422万人,城市建成区扩展至428平方千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 071.3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城镇化率提高到72.1%(2017年数据)。

(1)对比省会级城市和一般地级市在城市等级、数量、服务范围和服务职能上的差异。

(2)简述城市等级体系相关理论,并从地理位置角度说明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的优越性。

(3)结合材料说出城市化的一般标志,并简析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城市发展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城市化的体现是____。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标志是____。该地区人口迁移的方向主要是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高级住宅区选址的原因。

(3)简要分析仓储区布局的有利条件。

(4)阐述国道改道的原因。

 

查看答案

    爷爷的乡愁是家里的麦田,爸爸的乡愁是祖居的老屋,我的乡愁是村口的柿子树,如今久居城市的儿子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寻找那些终将逝去的农耕文化……。

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这种变化将会导致(  )

A. 农村经济走向衰落 B. 农村人力资本流失

C. 农村空巢老年化减 D.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

2.家乡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城市化进程的哪种现象(  )

A. 出现郊区城市化 B. 出现再城市化

C. 第三产业推动了城市化 D. 出现逆城市化

3.下列诗句中描写家乡的是(  )

A. 采伐红松惊秀木,耕耘黑土望丰收

B.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C.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都从屋上过

D.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城市扩展方向)。完成下列小题。

1.阶段I对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表现为(  )

A. 完善河网系统,旱涝灾害减少

B. 开展垃圾分类,环境质量改善

C. 绿化美化环境,生物种类增加

D. 地形起伏减小,热岛效应增强

2.引起阶段II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市区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

B. 郊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C. 市区经济衰退,出现空心化

D. 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市区

 

查看答案

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的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

A. 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 B. 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C. 教育配套设施滞后,学位不足 D. 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