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

A.Q1减少,Q2增加 B.Q2减少,Q3增加

C.Q1增加,Q2减少 D.Q2增加,Q3减少

 

1.B 2.A 【解析】 1.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代表“地表径流”的是Q1。由图可知,从图最左段至T1地表径流在不断增加至最大,T1-T2之间地表径流在不断减少,T2时刻地表径流为0,T2时刻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T3时刻是壤中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T4时刻是浅层地下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径流流速变慢,植被截留、下渗增加,Q1减少,Q2增加;降落到地面上的水量向土中入渗,除补充土壤含水量外,逐步向下层渗透,如能达到地下水面,则成为地下径流,植被覆盖率提高后,下渗增加,Q3增加。因此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下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涌内迂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1997年广州开始采取“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其中,“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由于(    )

A.潮汐涨落的影响 B.流域降水集中

C.城区地形起伏小 D.河涌纵横交错

2.适宜采用“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河涌是(    )

A.乌涌 B.猎德涌 C.海珠涌 D.大冲口涌

 

查看答案

    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T1、T2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T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为T1与T2差的绝对值)。

完成下面小题。

1.T1、T2在

①7月70°N,都较小

②1月30°N,都较小

③7月40°N,都较大

④1月50°N,都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T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

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查看答案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①板块张裂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④流水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

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查看答案

下图中曲线表示等压线,虚线表示槽(脊)线,带箭头直线表示甲乙两地的风向。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地的气压大小关系为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甲=乙=丙

2.此时丙地

A.可能受冷锋影响

B.可能受暖锋影响

C.出现晴朗天气

D.出现沙暴天气

 

查看答案

    东亚季风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不同地质时期,由于夏季风强弱程度不同,锋面雨带界线的位置存在相应变化。下图为地质时期末次冰盛期(距今2.65~1.9万年)和全新世(距今1.17万年以来)锋面雨带北界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东亚季风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季节移动

D.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2.末次冰盛期以来,图示区域的气候特征表现为

A.夏季风呈减弱趋势 B.冬季风呈增强趋势 C.气候呈变湿趋势 D.气候呈变冷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