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0.8%,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约有80%被海洋所吸收。下图是北大西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0.484w/m)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最主要方式是
A.海面短波辐射 B.海气之间对流 C.蒸发潜热输送 D.洋流热量输送
2.影响20°N沿线数值分布差异的是
A.太阳辐射 B.洋流分布 C.陆地面积 D.大气运动
在林、灌地植物群落中,降雨时部分水量会被林冠层截留,而通过林冠层间隙或从枝条叶片上滴落的水量称为“穿透雨”,还有一部分则沿叶片、枝条、茎干向下运动,最终直达植物根部,被称为“树干茎流”。林冠层降雨截留再分配的过程改变了区域降水的空间分布格局,尤其是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的生存和生长具有深远影响。下图为林灌区降雨截留收集测量装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乙量筒是用来测量
A.截留水量 B.降雨量
C.穿透雨量 D.树干茎流量
2.研究发现,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其树干根区附近的土壤中养分集聚,形成“肥岛效应”。这主要得益于树干根区附近
A.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分解旺盛
B.土壤湿度大,腐殖质积累更快
C.植物根系广,汇聚林间空地土壤养分
D.树干茎流强,淋洗林冠层大气沉降物
降雨到达地表后,转化为地表径流Q1、壤中流Q2(在土壤空隙中流动的水)和浅层地下径流Q3.三种径流成分汇集到河道中形成河流径流,最后流出流域出口。下图示意一次暴雨后某流域出口处河流径流量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地表径流恰好全部流出流域出口的时刻是( )
A.T1 B.T2 C.T3 D.T4
2.流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后,发生同样的降雨会导致( )
A.Q1减少,Q2增加 B.Q2减少,Q3增加
C.Q1增加,Q2减少 D.Q2增加,Q3减少
河涌是广东方言中对河流的称谓,在广州地区主要指除珠江干流以外的河道水系。广州的河涌纵横交错,景色优美,曾经是城区居民的生活水源(下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生产生活污水不断排入城区内的河涌,污水易在涌内迂回往复,消散缓慢,污染严重。1997年广州开始采取“两闸联控”、“抽水补水”等措施整治河涌。其中,“两闸联控”指通过河涌两端闸门的调控,提高涌内水位,实现涌内水的单向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治理效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污水易在河涌内迂回往复,主要由于( )
A.潮汐涨落的影响 B.流域降水集中
C.城区地形起伏小 D.河涌纵横交错
2.适宜采用“两闸联控”措施治理水污染的河涌是( )
A.乌涌 B.猎德涌 C.海珠涌 D.大冲口涌
海陆间常常存在气温差异。T1、T2分别为亚欧大陆东、西海岸海陆间平均气温差(T1、T2取绝对值)。下图分别为1月和7月△T沿经向分布折线图(图中△T为T1与T2差的绝对值)。
完成下面小题。
1.T1、T2在
①7月70°N,都较小
②1月30°N,都较小
③7月40°N,都较大
④1月50°N,都较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月亚欧大陆45°N以北,△T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亚洲低压与大洋副热带高压形成热力差异②北大西洋暖流增加西部海岸温度
③大陆中部高原的存在缩小了东西沿岸温差④季风影响了东部陆地与海洋间温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①板块张裂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④流水侵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山地位于亚热带地区,但其南坡1100米以下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原因是
A.夏季受印度低压控制
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
C.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
D.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