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昼夜风向明显改变的地方性大气现象。纳木错(左图)是世界上海...

    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昼夜风向明显改变的地方性大气现象。纳木错(左图)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潮泊,夏季较明显的湖陆风。右图示意纳木错湖区某观测得的6月近地面昼夜风向频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观测站最有可能位于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推测6月纳木错湖区局地降水较多的时段和位置分别是

A.白天;西北部 B.白天;东南部 C.夜间;西北部 D.夜间;东南部

 

1.A 2.B 【解析】 1.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昼夜风向明显改变的地方性大气现象。湖水比热容大,陆地比热容小,白天湖泊升温慢,温度低,气压高,湖岸陆地则相反,形成湖风,夜晚相反形成陆风。图中白天形成西北风为湖风,夜晚南风为陆风,只有甲地符合这一特征,故A项正确。乙地湖风为东风,陆风为西风;丙地湖风为东北风,陆风为西南风;丁地湖风为东南风,陆风为西北风;都不符合图中风向,故BCD项错误。综合分析,A项正确。 2.由湖陆风分析,该湖区周围白天吹湖风,水汽含量较大,在湖岸周围山地的迎风坡受抬升,易形成降水,夜晚吹陆风,空气较干燥,故白天降水较多,CD项排除。从图中分析,湖泊东南部河流众多,夏季河流水量较大,空气湿度大,在湖风的共同作用下,降水较多;西北部河流较少,空气湿度较东南部小,降水没有东南部多,故A项错误,B项正确。综合分析,B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某科考队赴格陵兰岛(下图)开展综合考察活动。此次活动沿格陵兰岛的海岸线航行,并选择在一些城市、特殊地点登陆考察。航行中,发现在部分海域有许多渔民从事海洋捕捞活动。登岛时,科考队发现海岸边散布着大量大小差异明显的砾石;岛上的传统民居离地面1-2米,屋顶呈斜坡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格陵兰岛的海洋捕捞活动主要集中在

A.东北海域 B.东南海域 C.西北海域 D.西南海域

2.科考队员登岛所见的砾石属于

A.冰川堆积物 B.风力堆积物 C.河流堆积物 D.海水堆积物

3.格陵兰岛居民房屋的特殊构造主要是为了

A.减少热量散失 B.避免积雪覆盖 C.防止潮湿发霉 D.增加室内采光

 

查看答案

    Z村坐落于我国南方某山间河谷盆地,北靠山体、面南开敞。村内房屋南面多选种落叶阔叶树;天井(建筑物间的露天空间)东西长、南北窄,南北宽度与建筑物高度的比值较北方庭院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Z村地处南方地区,而房屋南面却多选种落叶阔叶树是为了

A.春季防风固沙 B.夏季遮荫纳凉 C.秋季截水增湿 D.冬季利于采光

2.与北方庭院相比,Z村天井南北宽度与建筑物高度的比值较小的原因是该村

A.光照时间较短 B.降水较多 C.太阳高度较大 D.温度较低

 

查看答案

    吕梁山位于华北地区,山势陡峻,以东分布有忻州、太原、临汾等盆地。下图示意吕梁山主峰关帝山(海拔2830米)的垂直自然带谱。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所代表的自然带依次是

A.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C.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阔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

D.常绿阔叶林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叶林带

2.导致吕梁山两坡同一自然带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最冷月均温 B.年降水量

C.地形坡度 D.日照时数

 

查看答案

丹霞地貌是指红色砂砾岩经流水长期侵蚀及重力崩塌作用,形成方山、峰林等地貌,下图示意丹霞地貌演化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丹霞地貌的演化阶段按照先后排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④③②

2.与阶段①相比,处在阶段②中的河流

A.下蚀较强,侧蚀较强,堆积较强 B.下蚀较弱,侧蚀较强,堆积较强

C.下蚀较强,侧蚀较弱,堆积较弱 D.下蚀较弱,侧蚀较强,堆积较弱

 

查看答案

    降雨量的测量,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在雨量器发明之前,人们通常根据雨后泥土的湿润程度,大致判断降雨量。下图中的古代雨量筒建造于1770年,由黄铜制成,呈圆筒状,筒高一尺五寸、圆径七寸,放置在测雨台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泥土湿润程度判断降雨量,涉及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水汽输送 B.蒸发 C.水汽凝结 D.下渗

2.导致图示雨量筒测量不够准确的原因主要是

A.由黄铜制成 B.筒圆径过小 C.置于测雨台 D.位于树荫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