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业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下面是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

1)试比较甲、乙两区域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2)分析甲区域A平原粮食商品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1) 区域 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甲 水稻 油菜、棉花等 乙 春小麦、玉米 甜菜、大豆等 (2)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土地破碎,不易进行机械化。 【解析】 该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业基地和农业区位条件。 (1)根据经纬度位置和轮廓特征,甲处为洞庭湖平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为为油菜和棉花;乙处平原为松嫩平原,粮食作物为春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主要为甜菜和大豆。 (2)洞庭湖平原面积狭小,不易进行机械化生产,并且人口密度大,所以粮食商品率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港澳大湾区指的是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大亚湾湾内水深自北向南逐渐增加,沿岸无大河流注入,来沙最小,年均淤积厚度小于1厘米。水产森林资源丰富。为满足未来环大亚湾新区建设发展需要,2020年前计划实施用海面积6488公顷,其中围填海1626公顷,未来重点发展石油化学产业、海洋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如电子、汽车零部件产业,港口、物流业及滨海旅游业等。

材料二:左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及大亚湾位置区域图,右图为大亚湾及周边交通分布图

材料三:下表为大亚湾产业统计数据表

 

2017年

2020年

三大产业比值

3:68:29

2:60:38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值占生产总值比重

12%

1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

42%

45%

 

(1)从地理位置、交通、资源的角度,评价大亚湾经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说明大亚湾未来重点发展石化、高端制造、物流及滨海旅游等产业对大亚湾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3)阐述大规模围填海对大亚湾水域环境的影响。

 

查看答案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7 世纪上半叶,唐朝的强盛重新让“丝绸之路”焕发活力,统一雪域高原的吐蕃则打通了“食盐之路”。 西藏阿里因为地处南亚、中亚和青藏高原之间,成为“食盐之路”上的枢纽。阿里地区有许多盐湖,湖岸自 然结晶了厚厚的食盐。当地牧民在春夏之交从盐湖边取盐,用牛羊长途跋涉,驮运到外地换回需要的商品。 下图为“食盐之路”的一支(前往云南),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牧民选择春夏之交到盐湖取盐的原因。

(2)分析当时运盐使用牛羊驮运,而不用驮车运的原因。

(3)推测藏北牧民用食盐换回的农产品种类。

 

查看答案

中央气象台根据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气象信息预报台风的移动路线和方向,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 GPS B. RS C. GIS D. 数字地球

 

查看答案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回答问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 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 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交通运输耗能是指将单位重量产品移动单位距离所消耗的能量(单位:千克标准煤/万吨公里),其大小主要受地形地势、经济水平、运输方式(公路大于铁路,铁路大于水运)和综合运输网密度的影响,下图为我国15省区交通运输耗能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交通运输耗能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南方小于北方 B.东部小于西部

C.沿海大于内陆 D.平原大于高原

2.与青海比较,四川交通运输耗能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 B.平均海拔高度大

C.水运比重小 D.综合运输网密度小

3.据影响因素分析,下列省(区)中交通运输耗能大小可能与湖南省相似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