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慢
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 )
A.风沙危害减弱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区与种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松嫩平原——小麦、大豆、甜菜 B.四川盆地——甘蔗、水稻、甜菜
C.洞庭湖平原——大豆、油菜、水稻 D.山东半岛——水稻、花生、橡胶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相似,出现了大片土地裸露的“红色荒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和“红色荒漠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2.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
A.全部退耕还林 B.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C.加强农业生产的综合开发 D.开荒种田,提高植被覆盖率
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 地壳断陷集水 B. 火山口集水 C. 河流改道 D. 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 湖区降水量加大 B. 入湖径流增多 C. 湖盆在加深 D. 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 湖面蒸发弱 B. 湖泊面积大 C. 湖水盐度低 D. 湖水深度大
某日,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
甲:温暖的海风夹着即将到来的夏天的味道扑面而来。
乙:冬季临近,金黄的落叶铺满了一地。
丙:又一次入秋失败了,这还是我四季分明的家乡吗?
丁:又是黑夜漫长的季节,向北望去,小城上空的极光如彩色帷幕般挂在夜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上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丁乙丙甲
C.丁丙甲乙 D.甲丙乙丁
2.当天可能是( )
A.4月28日
B.6月28日
C.9月2日
D.11月2日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