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生物质指有机活体物质或有机活体新陈代谢的产物。生物质燃料又称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

    生物质指有机活体物质或有机活体新陈代谢的产物。生物质燃料又称生物燃料,泛指由生物质组成或萃取的燃料。下图为2014年美国本土可获取生物质产量分布图(吨/县)。

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甲、乙两县生物质产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光照 C.土壤 D.水分

2.甲、乙、丙、丁四县中人工栽培生物质产量最高的是

A. B. C. D.

3.若不改变目前生物质产量格局,规模化生产生物燃料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①降低大气污染     ②粮食价格上涨    ③土壤盐碱化加剧    ④失业率上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D 2.C 3.A 【解析】 1.甲地纬度高于乙地,但是生物质产量远大于乙地,可排除热量,A不符合题意。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较弱,乙地为沙漠气候,光照强,而甲地生物质远大于乙地,可排除光照,B不符合题意。土壤对两地生物质产量差异有一定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C不符合题意。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水分条件好,而乙地为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分条件差,导致甲地生物质远大于乙地,D符合题意。故选D。 2.甲地为美国小麦和林牧业带,气候相对冷湿,人工栽培生物质产量并不太高,排除A。乙地为内陆干旱地区,为美国畜牧和灌溉农业带,水分条件差,导致人工栽培生物质产量较低,排除B。丙地位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带,种植密度和频率较高,因此人工栽培生物质产量在四地中最高,C符合题意。丁地为乳畜带,畜牧业为主,因此人工栽培生物质产量低,排除D。故选C。 3.规模化生产生物燃料,可以部分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降低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优化能源结构,从而减轻大气污染,①符合题意;规模化生产生物质燃料,会减少粮食的供应,因此造成粮食价格上涨,②符合题意;题意表明,规模化生产生物燃料是在不改变目前生物质产量格局基础上进行,因此土地碱化不会加剧,③不符合题意;规模化生产生物燃料,各生产环节会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不会导致失业率上升,④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2015年1月~2019年12月,某板块交界处附近地震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的板块主要运动方向是

A.自南向北 B.自北向南 C.自西向东 D.自东向西

2.图中最可能出现的宏观地貌有

①海岭     ②海沟     ③岛弧     ④海岸山脉     ⑤裂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查看答案

读近50年来甲国与美国、世界平均的城市化率和人均GDP的变化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数据,可判断甲国城市化发展的突出特征是

A.滞后城市化 B.虚假城市化 C.郊区城市化 D.中心城市化

2.下列针对甲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合理的是

A.集中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市化水平

B.鼓励人口向农村回流,降低城市化水平

C.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

D.优先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居民就业率

 

查看答案

下图为欧洲南部区域图,甲、乙两地近年来都大规模种植水果、蔬菜、花卉等, 但同类产品竞争激烈。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与下列图示相符的是

A. B.

C. D.

2.与乙地相比,甲地农业发展的优势是

A.作物生长期更长,品质更优 B.热量相对丰富,上市更早

C.距离市场地更近,交通便捷 D.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发达

 

查看答案

下图为大西洋地区上空沙尘浓度分布图(颜色越深表示沙尘浓度越大)。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输沙载体主要是

A.东北信风 B.赤道低压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2.推断图示所在月份最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3.该地区沙尘暴长期活动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A.撒哈拉地区肥力增加 B.中大西洋能见度上升

C.沙源地植被覆盖增加 D.大西洋海洋生物兴盛

 

查看答案

    2019年10月22日,全国首列“渝新欧”中欧班列暨“乌鲁木齐—鹿特丹”安全智能贸易测试班列开行。下图为“渝新欧”国际铁路示意图和2016年重庆市支柱产业产值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班列开行时,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A.重庆烈日炎炎 B.中亚麦浪滚滚

C.莱茵河凌汛 D.波兰黄叶纷飞

2.符合重庆市通过班列运输的主要外贸商品流向的是

A.向西欧出口电子产品 B.向德国出口汽车整车

C.从俄罗斯进口铁矿砂 D.从中亚进口通讯设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