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

    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多年激烈的争论。2009年,备受关注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思路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筑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 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

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 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2.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水体污染严重 B.工农业过度用水

C.全球气候变化 D.三峡大坝的建设

3.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应在(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1.A 2.D 3.C 【解析】 1.鄱阳湖是长江流域的外流湖,夏季为该流域的丰水期,这时长江干流水位较高,河流水流向湖泊,此时湖泊水位上升,水面面积增大“成片”;当枯水期时,该流域降水较少,长江干流水位开始下降,此时鄱阳湖的水体开始流向长江,进行补给,此时湖泊水位下降,河床裸露,只有较深的湖区河道存在在水体,从而形成“线”,由此分析可知,随着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位变化,以及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发生变化,出现了“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现象,A正确。 2.长江上游建有大量的水库,这些水库群在汛期结束后开始蓄水,泄流减少;泥沙沉积在上游水库后,清水下泄冲刷河道,导致河床下切,长江河道与鄱阳湖地势落差增大;航道整治、河湖采砂等也加剧了河道下切;长江上游降雨少,径流量小。由此看来,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三峡大坝的建设,故答案选D。 3.本题的关键在于了解“调枯畅洪”的含义,结合材料中鄱阳湖枯水期水位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枯水期湖泊水对河流水进行补给,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导致。为了解决该问题,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修建水闸,在洪水期,开闸,即可以减少下游的洪水量,也可以增加湖泊的水量,枯水期,可以通过人为的调控,控制鄱阳湖枯水期的水位。因此鄱阳湖水利工程枢纽蓄水期应为当地的洪水期,故答案选C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厄尔尼诺事件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表示,预计今年秋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从历史统计来看,大多数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年份,我国冬季整体气温比常年冬季偏高的概率较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今年冬季我国气温可能偏高,意味着

A.大庆的冻土层厚度变厚

B.大庆出现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冰冻雨雪灾害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C.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要比常年差一些

D.松花江明年春汛要比常年晚一些

2.为了应对暖冬,我国北方冬麦区应采取的措施

A.进行杀虫处理,抑制病虫害 B.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C.大水漫灌,保持土壤墒情 D.翻松土壤,提高土壤孔隙度

 

查看答案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6月5日前后。 “芒”字,是指如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种”字,是指谷黍(谷—稻谷,黍—小米黄米)作物的播种。下图为主要节气对应位置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省份“芒种”现象最明显的是

A.四川 B.辽宁 C.台湾 D.江苏

2.“芒种”期间,上述地区每天的日出时间

A. B.先提早后推迟 C.推迟 D.先推迟后提早

3.“稻套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所谓“稻套麦”,就是在水稻收割前5-9天就将小麦种子播撒到田中, “稻套麦”的最大好处是

A.可以抢种,延长生长期,提高小麦产量 B.稻田给小麦提供养分,减少化肥使用量

C.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麦苗缺水死亡 D.利用稻秧遮阴,避免强光晒伤幼苗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6月份某时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M、N两地天气现象的共同点、不同点分别是

A.锋面雨、M地气温更高 B.天气闷热、N地风力更大

C.阴雨连绵、M地吹西北风 D.风和日丽、N地吹西南风

2.此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将越来越快 B.N河段抗洪抢险繁忙

C.洞庭湖因泥沙淤积严重而水位猛涨 D.该区域天气以炎热干燥为主

3.图中区域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北高南低 B.A处的海拔为200米

C.湖泊为咸水湖 D.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将变得稳定。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某种植物在该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占的地位,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通常认为,施肥能导致植物重要值的改变,进而引起草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我国一环境研究小组在温带某水分条件较好的天然草场连续两年进行人工施肥实验,该草场主要由ABCD四类牧草组成。下图示意施肥后引起的草类重要值变化情况。

草类重要值变化情况图

(1)指出施肥前该天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在高浓度施肥条件下,该天然草场生态环境的变化。

(3)实验结果对我国此类草场的天然牧草生产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易经有言:天玄而地黄。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图17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图,图18示意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黄土高原范围图                      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六盘山附近形成巨厚黄土沉积的原因。

(2)说明黄土高原能够易于耕耘且万年而不绝的土壤条件。

(3)分析黄土高原坡耕地改为旱作梯田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