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江苏里下河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江苏里下河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江苏里下河地区北至淮河入海通道(又称苏北灌溉总渠)、南迄新通扬运河、西抵里运河、东界通榆河,区内海拔2.5米以下区域占59%,湖荡众多、水网密布,而周边地区海拔一般为3-8米,特殊的地理环境使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频发。

材料三 圩区是指在低洼易涝地区,通过圈圩筑堤,设臵水闸、泵站,以外御洪水、内除涝水,从而形成封闭区域。圩区内土地肥沃,往往成为当地重要的农耕区。在里下河地区,圩区星罗棋布。

材料四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农作物的农业生产模式。里下河地区圩区内一直实施“水稻+冬小麦”的轮作模式。近年来,当地政府积极探索利用湖泊低洼地,发展水特色经济的新思路。

(1)简述里下河地区圩区内实施“水稻+冬小麦”轮作的有利气候条件。

(2)分析当地采用“水稻+冬小麦”轮作模式的意义。

(3)说出可能引发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天气系统,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主要措施。

(4)简述里下河地区水特色经济的发展方向。

 

(1)位于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冬季温和,雨季开始时间较晚,有利于冬小麦生长和成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资源配合好,有利于水稻生长。 (2)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耕地);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增加农产品产量,提高农民收入。 (3)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影响,使里下河地区出现持续阴雨天气 措施:加强汛期水情预报、监测,做好防范准备;有计划地退圩还湖,增强湖泊湿地调蓄洪水的能力;修建水利设施,增强洪涝期间的排水能力;开挖新的河道和运河,增强地表径流入海能力;疏浚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4)推广水产养殖,构建生态农业;增强品牌意识,提高水产品加工能力;挖掘水文化内涵,发展旅游业。 【解析】 本题以里下河地区为背景,考查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依据图文信息,江苏里下河地区的纬度为34ºN左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带,冬季比较温和,雨季开始时间较晚,春季气温高,对冬小麦生长和成熟有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水热资源配合好,可以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的水热条件。 (2)当地采用“水稻+冬小麦”轮作,可以对耕地资源的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的种植,对均衡土壤养分有利;可以增加农产品种类和产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3)引发里下河地区洪涝灾害的天气系统主要是江淮准静止锋,受江淮准静止锋的影响,使里下河地区出现持续很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即梅雨天气。 针对持续阴雨天气形成的洪涝灾害,主要防治的措施:对汛期水情加强监测、及时预报,同时做好防范准备;有计划地退圩还湖,增加湖泊、湿地的蓄水量,增强湖泊、湿地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加大资金投入,修建水利设施,增强洪涝期间的排水能力;开挖新的河道和运河,增加如入海通道,增强地表径流入海能力;疏浚河道,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 (4)下河地区水特色经济发展今后的方向为推广水产养殖,提高水产品的产量,同时注重构建生态农业的模式;注意保证水产品的质量,增强产品的品牌意识,提高水产品加工能力;利用水文化特色,挖掘水文化内涵,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多年激烈的争论。2009年,备受关注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思路发生重大转变,由原来的“筑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 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

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 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2.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水体污染严重 B.工农业过度用水

C.全球气候变化 D.三峡大坝的建设

3.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应在(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查看答案

    厄尔尼诺事件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艾婉秀表示,预计今年秋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可能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从历史统计来看,大多数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年份,我国冬季整体气温比常年冬季偏高的概率较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今年冬季我国气温可能偏高,意味着

A.大庆的冻土层厚度变厚

B.大庆出现大范围、持续时间长的冰冻雨雪灾害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C.大气污染物扩散条件要比常年差一些

D.松花江明年春汛要比常年晚一些

2.为了应对暖冬,我国北方冬麦区应采取的措施

A.进行杀虫处理,抑制病虫害 B.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

C.大水漫灌,保持土壤墒情 D.翻松土壤,提高土壤孔隙度

 

查看答案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在每年阳历的6月5日前后。 “芒”字,是指如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并开始收割;“种”字,是指谷黍(谷—稻谷,黍—小米黄米)作物的播种。下图为主要节气对应位置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省份“芒种”现象最明显的是

A.四川 B.辽宁 C.台湾 D.江苏

2.“芒种”期间,上述地区每天的日出时间

A. B.先提早后推迟 C.推迟 D.先推迟后提早

3.“稻套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方式之一。所谓“稻套麦”,就是在水稻收割前5-9天就将小麦种子播撒到田中, “稻套麦”的最大好处是

A.可以抢种,延长生长期,提高小麦产量 B.稻田给小麦提供养分,减少化肥使用量

C.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麦苗缺水死亡 D.利用稻秧遮阴,避免强光晒伤幼苗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和6月份某时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M、N两地天气现象的共同点、不同点分别是

A.锋面雨、M地气温更高 B.天气闷热、N地风力更大

C.阴雨连绵、M地吹西北风 D.风和日丽、N地吹西南风

2.此季节,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将越来越快 B.N河段抗洪抢险繁忙

C.洞庭湖因泥沙淤积严重而水位猛涨 D.该区域天气以炎热干燥为主

3.图中区域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北高南低 B.A处的海拔为200米

C.湖泊为咸水湖 D.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草地生物多样性对人类干扰的响应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生物多样性增加,生态系统将变得稳定。在生物多样性的表示方法中,“重要值”是一项重要指标,它表示了某种植物在该区域生态环境中所占的地位,数值越大,数量越多,区域主导性越强。通常认为,施肥能导致植物重要值的改变,进而引起草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我国一环境研究小组在温带某水分条件较好的天然草场连续两年进行人工施肥实验,该草场主要由ABCD四类牧草组成。下图示意施肥后引起的草类重要值变化情况。

草类重要值变化情况图

(1)指出施肥前该天然草场原有的优势物种,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在高浓度施肥条件下,该天然草场生态环境的变化。

(3)实验结果对我国此类草场的天然牧草生产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