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圩田是指为了开发沿江、滨湖低地,筑堤围基成的农田。圩堤将农田和外水隔开,堤上有涵...

    圩田是指为了开发沿江、滨湖低地,筑堤围基成的农田。圩堤将农田和外水隔开,堤上有涵闸,旱时放水入田,平时闭闸御水,因而旱涝保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中下下游圩田区通过涵闸放水入田的时间最可能是

A.2月份 B.6月份 C.8月份 D.12月份

2.“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圩田农业区的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B.炎热干燥,土壤肥沃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森林广布,滞水性强

3.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各省市致力于退圩还湖等工程,主要目的是

A.蓄洪防洪 B.发展水产养殖 C.发展航运 D.蓄水发电

 

1.C 2.A 3.A 【解析】 1.圩田区旱时放水入田,6月份长江中下游进入梅雨天气,不可能是旱季,B错误。2月份、12月份降水少,但此时蒸发弱,农田缺水不严重,8月份有伏旱天气,降水少,蒸发强,农作物需水量大,此时最需要补充农田水分,因此8月份最可能通过涵闸放水入田,C正确,AD错误。故选C。 2.圩田是指为了开发沿江、滨湖低地,筑堤围基成的农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圩田农业区的自然条件是地势低平,河湖密布,A正确。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土壤肥沃,B错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长江中下游地区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森林面积不大,D错误。故选A。 3.圩田是指为了开发沿江、滨湖低地,筑堤围基成的农田,圩田亦称“围田”,中国古代农民发明的改造低洼地、向湖争田的造田方法。大量围湖造田导致湖泊对长江调蓄功能减弱,旱涝灾害发生几率增加,长江中下游各省市致力于退圩还湖等工程主要目的是蓄洪防洪,减轻旱涝危害,A正确。长江中下游低洼地较多,适合水产养殖的地区较广,因此退圩还湖的目的不是发展水产养殖,B错误。长江中下游交通便利,退圩还湖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航运,C错误。长江中下游地势落差小,蓄水发电不是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某沿河城市,在古代是区域中心城市,各城区相对独立发展;近现代以来,该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内部联系加强;目前,该城市吸引投资和人才,扩大城市规模。下图是该城市与河流关系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从古至今,河流在该城市发展中

①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上升

②对外交通联系地位下降

③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增强

④对内部联系的阻碍减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目前,影响该城市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 B.土地 C.交通 D.教育

 

查看答案

    高端人才占有率,指的是一个地区高端人才占全国高端人才总量的比重。高端人才密度是指在一个区域内,每千名6岁以上人口中所拥有的高端人才数量。下图示意2000~2015年河南、北京、上海三省市的高端人才占有率和人才密度及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依次表示(    )

A.北京、上海、河南 B.北京、河南、上海

C.河南、北京、上海 D.上海、河南、北京

2.明显受益于甲省市劳动力结构的行业是(    )

A.纺织业 B.对外贸易 C.人工智能 D.体育会展

3.2000~2015年三省市高端人才密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实施人才引进战略 B.高等教育的发展

C.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D.交通条件的改善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15~2016年进入欧盟和德国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统计图(单位:万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相比2015年,2016年进入欧盟寻求庇护的难民呈现下降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

A.难民源地经济发展 B.迁入地政策的变迁

C.难民源地行政限制 D.迁入地就业机会减少

2.德国接收寻求庇护的难民数量在欧盟中占比极高,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合理原因是德国

A.临近难民源地 B.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占比大

C.人口萎缩显著 D.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完善

3.德国接收大量难民,将使德国

A.降低人均工资水平 B.社会问题得到解决

C.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D.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贺兰山地处温带草原与荒漠的交错带,山体高耸,植被类型复杂多样,是西北干旱区一个极为重要的生物资源宝库。灌丛(高度在5米以下,覆盖度大于30%的灌木层与草本层)是贺兰山主要的植被类型,贺兰山灌木层与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数目的多少)随海拔上升总体呈微弱的单峰格局。为研究贺兰山灌丛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内,从贺兰山山麓地带的乌斯太镇阿日善山(海拔1283m)到贺兰山主峰(海拔3472m)选择13个面积相等的样地进行调查研究。下图为贺兰山灌丛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图。

(1)说明在1300米至1500米,草本物种丰富度处在较低水平的原因。

(2)贺兰山中海拔样本区域的灌木层、草本层均受到放牧啃食干扰,却表现出灌木层较低、草本层相对较高的物种多样性水平。阐释中海拔区域草本层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的原因。

(3)分析高海拔区域的贺兰山顶部,限制草本与灌木层物种丰富度的水热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胭脂虫发育在18~35℃范围内,25℃时胭脂虫种群增长最快,降雨能极大地减少其种群数量。制成胭脂红色素并广泛应用于制衣、食品、化妆品、医药、饮料等行业,是一种品质优良、安全、纯天然的动物色素。胭脂虫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最早墨西哥人从胭脂虫提取胭脂红并销往欧洲,1831年胭脂虫引种欧洲各地,只有加那刑群岛获得成功,到1850年,胭脂虫年产量已提高到40万千克,成为欧洲主要进口地。后来,随着人工台成颜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目前世界上天然胭脂红色素需求急增,促使胭脂虫业再度兴起。

(1)分析19世纪30年代后加那利群岛胭脂虫行业迅速发展的经济技术条件。

(2)阐述胭脂红色素的利用逐渐由染料行业转移到食品、药品行业的原因。

(3)有人认为在我国川、滇高山峡谷地区适宜发展胭脂虫产业。分析其建议的合理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