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11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澳大利亚...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9~11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澳大利亚墨累河流域(左图)考察。远远望去,一束由三根白色大管子组成的输水管从远处的山口直逼下来,把斯诺依河的水从山脉东侧通过引水管道调到西侧的吉利河(右图),流入墨累河流域。李老师介绍,对于被海洋和干旱围困的澳大利亚人来说,他们的生命与这条河流所输送的淡水紧密交织。澳大利亚人对墨累河的治理从18世纪末就开始了,100多年来,墨累河的治理经过了“壮举”与“反思”的过程。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墨累河流域范围虽然只占澳大利亚国土面积的14%,却养育着全国11%的人口和42%的农场,灌溉着占全国总产量75%的作物和牧草。

(1)与斯诺依河和吉利河沿岸居民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此时是两条河流流量较大的季节。说明此时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墨累河流域水源开发调用,当时人们只考虑到了河水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却忽略了环境效益。分析调水对斯诺依河流域生态的不良影响。

(3)与墨累河流域水务局人员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调水工程使墨累河流域每年增加了30亿澳元的灌溉农业产值。然而,墨累河却出现了含盐度高的水质问题。请你为治理墨累河灌溉农业区含盐度高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⑴积雪融水和春季雨水。 ⑵斯诺依河水量减少,河流及沿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河口地区海水倒灌或入侵,加重土地的盐碱化,地下水咸化;三角洲被侵蚀。 ⑶将盐分高的地下水抽至地面,与灌溉后盐分高的水一起送入荒漠中;由附近水库放水稀释盐度较高的河段;在河口建挡潮闸,防止枯水季节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栽种耐盐碱的植物;改良土壤。 【解析】 本大题以澳大利亚东南部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河流补给、跨流域调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防治盐碱化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研学小组是2019年9~11月到达澳大利亚,此时为澳大利亚的春季。题意表明,此时与斯诺依河和吉利河是两条河流流量较大的季节,说明这两条河流有明显的春汛。根据位置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两条河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与亚热带气候交界处,发源于海拔较高的大分水岭,冬季山上有较丰富的积雪,春季气温上升,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加上春季两河流流域都有一定的雨水补给,使得这两条河流此时流量较大,因此此时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积雪融水和春季雨水。 (2)调水对斯诺依河流域生态的不良影响应从水量、生态、盐度、河口地貌等方面进行分析。调水工程把大量斯诺依河的河水调到吉利河,使得斯诺依河水量减少,可能破坏斯诺依河的河流湿地及沿岸生态系统,导致河流生态恶化;调水工程把大量斯诺依河的河水调到吉利河,使得斯诺依河枯水期时河口地区水位降低,海水倒灌或入侵现象加重,有可能加重沿岸地区的土地盐碱化,地下水咸化,水质下降;调水工程把大量斯诺依河的河水调到吉利河,使得河流输沙量下降,河口泥沙沉积减少,海水侵蚀可能加剧,导致三角洲被侵蚀,影响海岸生态。 (3)治理墨累河灌溉农业区含盐度高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主要从原因入手思考作答方向。墨累河灌溉农业区含盐度高主要是高盐度的地下水导致,因此应将盐分高的地下水抽至地面,与灌溉后盐分高的水一起送入荒漠中或海洋;适当加大调水水量和由附近水库放水稀释盐度较高的河段;累河灌溉农业区含盐度高与咸潮、地下海水入侵有关,因此可以在河口建闸,阴挡潮水进入河流下游;合理利用沿海地区的地下水,提高地下水水位,防止枯水季节海水入侵地下含水层;栽种耐盐碱的植物、通过生物和工程的方法改良土壤、合理灌溉、发展节水农业,减轻土壤盐碱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蔡家川流域为黄土高原典型的小流域。某地理研学小组选择该地最有代表性的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作为观测样地,探讨不同植被状况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以期为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植被恢复与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下表为该小组观测的两种类型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

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统计数据

(1)一般认为在水土流失地区植树造林可增加土壤含水量,请对此加以解释。

(2)据表格信息,补充完成人工刺槐林地和其他次生林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折线图。(绘图可用2B铅笔作答)

(3)针对人工刺槐林地与深层土壤含水量的矛盾,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梅雨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气候现象,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且区域性特点明显。一般年份,梅雨期持续20多天。每年的入梅时间和出梅时间不相同,梅雨期的长短也不相同。下图为某年6月26日9时东亚局地梅雨天气形势图。

(1)判断图中高压中心的数量,并说明高压中心分布与锋面的位置关系。

(2)说明图中P气压系统移动对东亚梅雨期长短的影响。

(3)分析图示天气状况对日本南部游客出行的不利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土地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荒地和牧草地多,森林覆盖率仅2.7%,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特别是在被誉为“中国冬枣之乡”的滨州沾化地区。冬枣属于温带落叶果树,喜温喜光,耐寒耐旱,对土质的适应性强,尤喜土质较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壤土或沙壤土,全国多地均有种植。沾化冬枣皮薄肉脆,色泽光亮,细嫩多汁,甘甜清香,营养丰富,被誉为“百果之王”;但不易储存,保鲜时效短(0℃保鲜18天左右),一般在10月中下旬成熟上市。上世纪80年代,沾化县开始大面积栽植冬枣,冬枣产量大幅增加,全国多地也纷纷引种。2008年以来,沾化冬枣已向新加坡、泰国、阿联酋等国家出口496.4万斤,创汇214.38万美元,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重要的出口林果产品。2011年5月27日,“沾化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近年来,沾化政府开始控制冬枣的种植规模。

(1)黄河三角洲植树成活及生长困难,可偏偏适宜种植冬枣。分析冬枣适宜在沾化地区生长且品质优良的原因。

(2)相比于国内销售,说明沾化冬枣出口国外的原因。

(3)推测沾化当地政府控制冬枣种植规模的原因。

 

查看答案

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某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

A.吉林 B.宁夏 C.浙江 D.海南

2.该山自然带中生物资源种类可能最丰富的地带是

A. B. C. D.

3.在山顶处分布矮林主要是因为

A.气温低和风速大 B.降水少和坡度缓

C.光照强和土层薄 D.肥力高和温差大

 

查看答案

    潮间带是指从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位置至潮水退到最低处露出水面的范围。某地质研究团队调查发现图示区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一组厚度达1800余米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地层。该区域因周期性地受海水淹没,侵蚀、淤积变化复杂,形成不同特征的沉积岩。下图为研究区内地层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该地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

A.乙早于甲 B.丙早于乙 C.丙早于丁 D.丁早于甲

2.该区域内有岩层重复出现,据此可推测该时段

A.沉积环境有变化 B.地壳间歇抬升

C.岩浆周期性活动 D.河流输沙量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