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降水量增加 ②蒸发(腾)量增加 ③坡面径流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B 2.C 【解析】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下渗减少,降水转化为地下水减少,A错。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下渗减少,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河流径流量丰水期增加、枯水期变化不大,年内波动强烈,B对。植被破坏影响范围小,对降水变率影响小,C错。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会导致河道淤积增多,河床升高,但是结果是不管汛期还是枯水期,水位都比以前升高,不会直接导致年内径流波动强烈,D错。故选B。 2.森林植被恢复,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①错误。森林植被恢复,蒸发(腾)量是增加的,②正确。森林植被恢复,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多,下渗增加,坡面径流变小,③错误。森林植被恢复,降水受植被的截留变多,下渗增加,从而导致地下径流增加,④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部分生态问题的分布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主要生态问题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丙地区—土地沙漠化

B.乙地区—水土流失

C.丁地区—土壤盐碱化

D.甲地区—土地石漠化

2.目前治理丙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A.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体系

B.调整农、林、牧用地比重

C.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进行综合整治

D.跨流域调水,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查看答案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从I到Ⅲ阶段

①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从Ⅲ到Ⅳ阶段,导致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查看答案

    2014年1月4日江西晨报报道,江西省11个区市中,南昌、景德镇、萍乡、鹰潭、赣州、抚州和上饶7城市11月酸雨频率大于80%,其中南昌、萍乡、赣州、抚州和上饶5城市酸雨频率均达100%。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酸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酸雨主要是碳酸型酸雨

B.酸雨是指pH>5.6的雨水

C.我国酸雨区面积正在缩小

D.酸雨不仅腐蚀建筑物,而且危害人体健康

2.下面各项措施中,能有效防治酸雨的是

A.禁止排放氟氯烃,研制新的制冷系统

B.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率

C.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发展煤炭生产

 

查看答案

    当都市里的人们陶醉在繁华的城市生活中时,是否意识到有一支“大军”正向我们逼近,影响我们的生活,危害我们的健康。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是某居民小区中垃圾收集点(小圆圈)的布局,关于其选址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分布不均匀 B.沿河设置污染水源

C.对小区及沿河景观有影响 D.便于所有居民投放垃圾

2.“填埋”是目前我国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设计合理、清洁的填埋式垃圾处理场,不仅要能填埋垃圾,而且要防止其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源的污染,下图是填埋坑的地下剖面示意图,图中P管设计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A.排放垃圾分解产生的气体 B.监测垃圾是否污染周围的地下水

C.收集在底部汇聚的过滤液 D.作为衬垫层,防止过滤液渗入土壤中

 

查看答案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如图反映了我国某地区的环境问题, 该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

B.不合理的灌溉

C.过度开采地下水

D.过度樵采和滥垦滥牧

2.该环境问题对该地区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安全

B.影响成昆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路的安全

C.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使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

D.使该地的降水增加形成涝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