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1.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水循环促进了自然环境中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完成下面小题。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 C.地表径流 D.大气环流
2.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海洋蒸发 B.水汽输送 C.大气降水 D.径流输送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如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
A.地表径流增加 B.大气降水减少
C.水汽蒸发减少 D.地表水下渗增加
2.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影响的是( )
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日前备受国际地质科学界关注的世界第二口白垩纪大陆科学钻井“松科2井”,2016年完成钻井深度5 922.58米,是研究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重大地质事件与温室气候变化项目的重要研究内容。
完成下面小题。
1.此科研井的最深处在什么层(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各圈层之间没有联系
B.只有大气圈和岩石圈有联系
C.研究地球内部圈层只有通过地质钻探
D.地球圈层间存在相互联系
据材料回答下题。
2018年1月初至2月初,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先后出现大雪或暴雪,强降雪导致这些地区部分房屋、农业和电力基础设施受损,局部地区群众和车辆出行受阻。但冬天的降雪对于农作物越冬是有利的,“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这句谚语就是具体表现。
关于冬雪对越冬作物的好处描述正确的是( )
A.冬雪覆盖地面时可以反射大量太阳辐射,导致地温低,可以冻死害虫
B.冬雪覆盖可以减少土壤热量的散失,阻挡雪面上寒气的侵入,起到保温作用
C.冬季部分积雪融化,缓解了一年中主要的旱情
D.覆盖的冬雪融化后可以提高土壤肥力
武汉农业气象站对武汉城郊冬季不同天气条件下某塑料大棚内外气温进行了逐时对比观测。下图为该气象站根据观测数据绘制的2月温度日变化曲线图,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为阴天和晴天两种天气条件下大棚内、外气温日变化曲线。
1.表示该地2月晴天大棚内气温日变化的曲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常见大棚蔬菜生长的适宜温度大部分为23~28℃,上限温度为35℃。2月,该地菜农需揭膜降温的时间段是( )
A.5~7时 B.11~15时 C.18时前后 D.24时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