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表与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

阅读图表与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是我国第一个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多功能、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区内植被丰富,常年郁郁葱葱;区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刺激了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资料二所示)橡胶种植面积的扩大,1991~2007年,区内橡胶园面积增加了960 hm2

材料二  纳板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天然橡胶的生长条件

(1)依据流域示意图,简述纳板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2)分析纳板河流域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3)近年来,该地区大力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橡胶种植引起争议,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地形以山地、河谷为主,地势起伏大,西北高,东南低;地表水丰富,河流多;山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山谷以热带雨林、季雨林为主。 (2)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湿热多雨,形成热带雨林、季雨林,植物种类繁多;区内高差大,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地域分异明显,植被垂直带谱多;丰富的食物和多样的自然环境使动物种类繁多;交通不便及建立保护区,受破坏与干扰小,生物保存好。 (3)应该:地处热带,常年高温,降水多;山谷地区风小,河水携带泥沙沉积,土壤肥沃;山坡排水条件好,适宜橡胶生长。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橡胶生产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增加就业机会。 不应该:大力发展橡胶会使天然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原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旅游资源的丧失,会使当地收入减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农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难度一般。 (1)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土壤等因素。从“纳板河流域自然保护区”图中可以看出,纳板河流域地形以山地、河谷为主,地势起伏大,西北高,东南低;地表水丰富,河流多;西上版纳州属热带季风气候山谷以热带雨林、季雨林为主;主峰海拔2304米,山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2)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从自然方面看,山麓水热条件好,垂直高差显著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从人为方面看,生物种类丰富的地区受人类影响小。 纳板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纬度位置较低,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物种繁多;该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区内山地海拔高、高差大,垂直地域分异明显,物种丰富;西南地区交通不便,对外联系不便,受外界影响较小,物种保护较好。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赞成应从当地适合橡胶生长的自然条件、市场需求以及发展橡胶种植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不赞成主要从生态环境角度考虑。 应该: 从自然条件看:由材料三可以分析出橡胶的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不耐寒,抗风力差;喜土层很厚,肥沃的酸性砂壤土;排涝。版纳地区地处热带,常年高温,降水多;山谷地区风小,河水携带泥沙沉积,土壤肥沃;山坡排水条件好,适宜橡胶生长。 从市场角度看:“近几十年来,随着国际市场天然橡胶价格的不断增长”,说明橡胶市场需求量大。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当地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大力发展橡胶生产既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又能增加就业机会。 不应该: 从生态环境角度看:区域大面积种植橡胶会破坏当地天然植被,引发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受损,过度种植导致区域土壤肥力降低,大量种植使用农药化肥,也会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原有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旅游资源的丧失,会使当地收入减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为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及其主要山脉和城市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图中山脉的表述,与事实相一致的是(   )

A.图①中的山脉是阴山,图②南侧山脉与图④中北侧山脉是同一山脉

B.图②中部为天山山脉,其向东延伸便是③中的秦岭

C.图②最北一列是阿尔泰山,图④中北侧一列是祁连山

D.图①中山脉被长江切开形成长江三峡,图③中山脉是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分界线

2.对图中四省区表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是(   )

A.①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②有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B.②③不属于我国季风气候区

C.②是我国著名的绿洲农业区,④分布着河谷农业

D.②④都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3.对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位于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因干支流汇合而兴起

B.乙位于塔里木河沿岸,但河运条件较差

C.丙是我国十大古都之一,地处号称“八百里秦川”的关中平原

D.丁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城市,位于雅鲁藏布江沿岸,因河运而兴起

 

查看答案

甲、乙两地分别位于我国两大不同地形区中,请根据下表所提供的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所在的地形区分别是 (   )

A.云贵高原、成都平原 B.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D.云贵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气温明显低于乙地,其主要原因是(   )

A.所处地形类型不同 B.所属气候类型不同

C.所处海陆位置不同 D.所处纬度位置不同

3.乙地所在的省份(  )

A.是我国香蕉主要产区 B.锑矿和煤炭丰富

C.喀斯特地形广布 D.京广线穿过该省

 

查看答案

下图中各城市的大气最大降温高度(距地面高度),是连续三年中最强的15次冷空气影响的统计平均值。读图回答下题。

1.据图反映的变化趋势,对下列各地最大降温高度的推断,正确的是

A.合肥小于南宁 B.株洲大于石家庄

C.辽河平原大于洞庭湖平原 D.长江三角洲小于珠江三角洲

2.形成图示趋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获得太阳辐射多少 B.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C.下垫面性质的差异 D.对流层厚度的不同

 

查看答案

    片石通风路基是一种控制热量传输过程的工程措施。在暖季可以阻止外界热量传入路基,起到类似保温材料的隔热作用;寒季可以加快路基散热,起到类似通风管的储冷作用,这是由片石路基特殊的热传输特性决定的。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下图示意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专家建议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层,且南坡厚度要大于北坡,其目的是(  )

A.进一步降低路基的温度 B.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

C.降低南坡风力侵蚀强度 D.增加北坡路基散热效率

 

查看答案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题。

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 河套平原 B. 黄淮平原 C. 辽东丘陵 D. 闽浙丘陵

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提高经济效益 加快城镇发展 提供清洁能源 促进民居集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