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M平原最适合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混合农业
2.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3.图示平原区域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 )。
A.尽快开发未垦荒地,扩大粮食播种面积
B.大规模退耕还湿地,停止粮食生产,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全面退耕还渔,变种植业主导产业为水产业主导产业
D.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在决定建设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主要是河口渔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结合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两个工程利弊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在中下游
B.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为下游供水
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标是旅游
D.阿斯旺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在库区
2.从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正确的是( )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C.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 )
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
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
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
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
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
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下列各问题。
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C. 沉积作用 D. 风化作用
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是( )
A. 滥伐森林 B. 开山取石 C. 过度放牧 D. 风化作用
湿地包括沼泽。河湖、沿海滩涂等,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区中单位面积湿地比重最大的是( )
A.长江中下游、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长江中下游、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西南地区
2.针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效益,正确的利用方式是( )
A.变“北大荒”为“北大仓”,建商品粮基地
B.“围湖造田",发展果蔬、花卉生产
C.进行大批量“耕海牧渔”,迅速扩大水产养殖面积
D.“退田还湖”,发展旅游
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对于调节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雨林生态系统又具有脆弱性。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与地球气候变暖相关的热带雨林全球环境效应是
A.地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 B.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平衡
C.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D.影响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
2.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是
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积累补充养分少
②土壤长期受到高温多雨的淋洗
③热带雨林常绿,缺少枯枝落叶
④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速度缓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