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20—39岁 的黄金年龄劳动力最具经济活力。...

    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发展至关重要,其中20—39岁 的黄金年龄劳动力最具经济活力。读我国某市1990— 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例统计表。

完成下面各题。

年份

年龄段

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例

1990年

0—19 岁

2.31%

2010年

20—39 岁

1.81%

2015年

25—44 岁

1.96%

 

 

1.该市  (   )

A.1990—2010年青壮年比重持续上升

B.1990—1015奶奶老龄化程度不断减轻

C.1990—2010处于年黄金年龄的劳动力大量迁入

D.2010—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

2.据此推断,2010年后该市  (  )

A.基础设施改善 B.生态环境趋好

C.生活成本降低 D.就业机会增多

 

1.D 2.D 【解析】 1.读表格信息可知,2015年该市25—44岁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人口比例为1.96%,比2010年20—39岁黄金年龄劳动力所占比例有所增长,说明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D选项正确;A、B、C三项中相关信息都不能直接从表格中获取。 故选:D。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2010-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出现回流,说明该市就业机会增多,有经验的劳动力回乡也能够获得很好的经济收入,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发源于我国青海省唐古拉山,向南流至云南省南腊河口出境,改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注入太平洋。图甲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人口密度—高程分布图,图乙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居民点—方位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各题。

1.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  )

A.人口密度随高程变化并不明显

B.0-400米人口分布随高度上升而迅速增加

C.5 000米以上可能有大片无人区

D.流域人口分布的态势是南疏北密

2.与该流域人口分布关系最密切的是(  )

A.太阳辐射能 B.土地利用方式

C.水能资源 D.年降水量

3.由澜沧江流域居民点分布比例与坡向的关系可知       

A.与村级居民点相比乡镇级居民点趋向采光好的方向

B.坡向对居民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间

C.居民点在坡向的选择上与山体走向无关

D.乡镇级居民点分布比例最小的方向是正北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莆田制鞋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凭借为世界品牌代工生产而崛起。2016年,莆田拥有4000多家制鞋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精湛的优秀工匠。随着电商的快速崛起,莆田的电商城、分销商多达3000 家,入驻的各类自主或代理品牌超过500个。为了鼓励、引导企业走上技术创新之路,莆田市出台鞋业转型升级措施,助力鞋业发展。

 

(1)简述20世纪80年代初莆田制鞋产业崛起的条件。

(2)归纳目前莆田制鞋产业的主要特点。

(3)莆田市世界鞋类品牌的代工生产基地,完全有能力创出自主品牌。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沾化县是我国晚熟鲜食枣“沾化冬枣”的原产地。沾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自明朝年间始即为宫廷贡品,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为百果之冠。沾化冬枣喜光性强,适应能力强,凡花期(沾化花期一般为6月中上旬)日均温度能够达到20度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花期需要较高的空气湿度, 对土壤酸碱度适应性广。近年来,由于全国各地纷纷引种,导致市场充斥着各种品牌的冬枣。沾化冬枣价格急剧下降,面临巨大的冲击和挑战。下图中的P地为山东省冬枣主产区。

材料二:近年来沾化全面推广林下种养模式,即在枣园散养几千只笨鸡,鸡采食冬枣园里的杂草、野菜、昆虫,或者利用冬枣树下闲余地,规模种植大青叶、金银花等中药材。

(1)浙江金华,湖南长沙等地均有冬枣示范园区。和山东沾化比较,分析这些地区优势气候条件对发展冬枣种植业的影响。

(2)分析沾化冬枣种植推广林下种养模式的好处。

(3)请为拓展山东沾化冬枣的国内消费市场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查看答案

读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简述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

(2)分析该城市商业区规划在该处的原因。

(3)A、B、C、D四地为规划用地,哪块适宜建设化学工业园区?请简述理由。

(4)说明图中铁路分布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

 

2005年

2010年

东北地区

6.95

6.20

北部沿海

11.97

13.22

大西北地区

3.13

4.13

黄河中游地区

7.98

11.14

大西南地区

10.98

13.53

长江中下游地区

9.71

11.01

东部沿海地区

20.58

19.85

南部沿海地区

28.70

20.91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