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南登屯是广西桂林永福县罗锦镇的一个自然村。民居的特色之一就是屋内留有夫井、生活污水从天井处流入屋前的排污明沟。家畜多是放养式或半放养式,猪圈年栏用的排污沟也裸露于地面,下雨时与雨水混杂,造成满地湿泥。生活垃圾大都堆积于房前屋后的空地,或直接倒入水沟之中,任雨水冲洗,人畜用水和灌溉用水多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河道。
说明南登屯主要环境问题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具体措施。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溪翁庄镇地处北京市密云区西北,因其位于“燕山明珠”——密云水库脚下而名扬于世。现全镇共有宾馆26家,总床位2450个,总餐位4330个,民俗村7个,市级民俗户101个,可同时接纳3000名游客。景区内布满深潭、瀑布、奇峰、怪石、林海,最高峰在五座楼,可观长城,揽密云水库,品尝野生植物。除此之外镇域内有采摘园8个,上规模的垂钓园6个。7个民俗村均根据自身优势,量身打造特色美食旅游。下图示意溪翁庄镇的位置。
分析溪翁庄镇可开展哪些旅游活动,并说明其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海盐度低,沿岸有常年存在的海流,海底地形普遍平坦,冬季受极地冷空气影响盛行偏北大风,夏季较干燥。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从陆地凸入海中的狭长沙滩)与锡瓦什湾相隔(如图)。锡瓦什湾海水盐度很高,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米的淤泥,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1920年11月7日,苏俄红军步兵突破了被防守克里米亚半岛的白军自恃为“天险”的锡瓦什湾,打响了解放克里米亚半岛的战役。
(1)简析图中狭长沙嘴的成因。
(2)说明“锡瓦什湾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的自然原因。
(3)推断当时白军自恃锡瓦什湾为“天险”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一带一路”战略指引下,往返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铁路货运“中欧班列”应运而生。2017年4月29日,中欧班列首次采用冷链运输白俄罗斯的液态奶等食品。白俄罗斯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为550~700mm。该国是世界五大奶制品出口国之一,奶牛场高度集中,超过90%的产量都来自于国有牧场。
材料二:许多世界高端葡萄酒产自下图中部分西欧国家,中国消费的中端葡萄酒超过80%由本土酿造,国外酒商正积极开拓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最适合的温度为14~20℃,从义乌出发,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出境到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货运班列,首趟运行21天,比海运缩短约10天。高端葡萄酒是远程运回的重要货品之一,下图示“义新欧”班列路线。
(1)阿斯塔纳是“中欧班列”运行线路经过的重要城市之一。说出该城市适宜开发利用的新能源并分析原因。
(2)分析白俄罗斯成为全球主要奶制品生产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3)西班牙的果蔬在欧盟市场竞争力强。分析该国果蔬种植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
(4)与海运相比,说明选择“义新欧”铁路从西欧运输高端葡萄酒到义乌的优势。
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要课题,2003—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九连增”期间各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表,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九连增”期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稻谷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B. 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
C. 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D. 小麦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
2.玉米取代大豆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进行这类调整规模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
A. 东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东北地区 D. 西北地区
3.关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相对节省土地 B. 可以缓解各粮食作物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
C. 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D. 从长远来看种植结构调整空间会越来越有限
在河道上拦河筑坝抬高水位,形成较大的上下游水位差,构成水电站水头,这种水能开发方式称为坝式开发。坝式水电站常见的是河床式水电站和坝后式水电站。河床式水电站水头低,不会形成大面积水库,通常建在河流的中下游,其厂房位于河床中作为挡水建筑物的一部分,与大坝布置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只能形成50 m以内的水头,随着水位的增高,其投资也增大。坝后式水电站常建于河流中上游的高山峡谷中,可得到中高水头的落差,地处云南和四川交界的溪洛渡地下厂房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下厂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坝后式水电站发电厂房建在地下,影响其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水文 D.科技
2.与河床式水电站厂房相比,坝后式水电站的地下厂房的优势是
A.工程造价更低,建设成本少 B.发电机组枢纽布置占地少
C.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 D.施工难度低,科技投入少
3.建坝蓄水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有
①诱发局部地震 ②危及生物多样性
③加剧水土流失现象 ④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⑤造成下游湖泊干涸和海水倒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