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近50年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北部的沼泽分别逐渐被耕...

    近50年来,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空间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北部的沼泽分别逐渐被耕地、林地取代。土地利用的变化导致气温也发生了变化。研究发现,气温变化与地面反射率有关,各土地利用类型的年均地面反射率:林地<沼泽<水域<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同类土地的地面反射率冬季最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省东部、北部气温的变化趋势分别是

A. 上升、上升 B. 上升、下降

C. 下降、上升 D. 下降、下降

2.造成地面反射率冬季最高的直接因素是

A. 地温 B. 积雪

C. 植被覆盖率 D. 日照时数

3.实际观测,该省南部气温却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 开垦湿地 B. 毁林开荒

C. 填湖种草 D. 城市化

 

1.C 2.B 3.D 【解析】 本题考查有关下垫面因素对反射率、和气温的影响。要结合材料中的一般规律进行分析,并且要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地理环境特征进行理解。 1.根据材料,东部、北部的沼泽分别逐渐被耕地、林地取代;耕地反射率大于沼泽,则东部反射太阳辐射变多,则推测吸收减少,则气温降低;林地反射率小于沼泽,则北部反射太阳辐射变少,则推测吸收增加,则气温升高。故答案为C。 2.A.地面反射率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影响地温,A不对。 B. 东北冬季积雪多,反射率高,B对。 C. 根据材料,同类土地的地面反射率冬季最高,因此无植被覆盖的土地利用类型其反射率不受植被覆盖率影响,C不对。 D.反射率指地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受地面物质的影响,不受日照时数影响,D不对。 故答案为B。 3.A.黑龙江的沼泽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地区,A不对。 B. 根据材料,耕地反射率大于林地,因此毁林开荒会导致温度反射率增加,气温下降,B不对。 C. 根据材料,草地反射率大于水域,填湖种草会导致反射率上升,气温下降,C不对。 D. 黑龙江纬度高,气温低,人口城市等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因此南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出现城市热岛效应,气温升高,D对。 故答案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拔1200米的盘吉尔塔格山岩体多为火山岩,岩石中含丰富的碳酸钙,形成独特的火山岩石林景观(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岩石主要由

A.流水携带泥沙固结形成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

C.大规模的海陆变迁形成 D.干旱区风化物沉积形成

2.形成该石林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和风力堆积 B.冰川侵蚀和风力侵蚀

C.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 D.流水侵蚀和风力堆积

 

查看答案

    粮食生产集中度是指某时期某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下表反映我国不同雨量带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年降雨量(mm)

粮食生产集中度(%)

2010年

与1990年相比的变化

<200

2.9

+0.9

200~400

2.8

+0.8

400~800

45.9

+8.9

≥800

48.4

-10.6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1990~2010年,我国粮食生产重心的变化趋势是(  )

A. 由中温带移向暖温带

B. 由半湿润区移向湿润区

C. 由亚热带移向暖温带

D. 由半干旱区移向半湿润区

2.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全球气候变化 B.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C. 农业技术进步 D. 交通运输网络发展

3.我国粮食生产集中度的变化(  )

A. 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B. 更有利于水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C. 减轻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D. 增加了台风、洪涝灾害风险

 

查看答案

    长期以来加拿大在吸引汽车投资方面一直落后于美国。而在2017年11月,继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投资兴建电动客车厂后,中国汽车企业比亚迪公司宣布,计划在加拿大汽车工业基地安大略省(位置如下图所示)新建电动卡车厂,技术和零配件均来自中国国内。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美国相比,加拿大吸引比亚迪公司投资建厂的最主要区位优势是

A.税收政策优惠大 B.劳动力充足廉价

C.产业协作条件好 D.当地人购买力强

2.新厂在加拿大首选落户安大略省,是因为该省

A.气候干旱,太阳能丰富 B.地广人稀,土地价格低廉

C.科研院校多,技术先进 D.工业基础好,配套能力强

3.为加拿大设计的电动卡车最应突出

A.爬坡能力 B.涉水能力 C.防震能力 D.抗寒能力

 

查看答案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水中上游,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下图为丹江口水库外围生态过滤库图。

分别说明生态过滤库中植物与生态过滤坝的作用。

 

查看答案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地处武陵山区的重庆市武隆区,山高沟深、地少土瘠。1993年,武隆县委做出了“大力发展旅游”的战略决策,把旅游业作为全县支柱产业加以培育。以1994年5月1日芙蓉洞正式对外开放为标志,武隆旅游业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近几年,武隆围绕高山生态持之以恒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打造大景区联动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回引人才,吸聚资本下乡,全区四分之一人口吃上旅游饭,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结合材料,说明武隆发展全域旅游对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