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呈现出一清一浊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成语“泾渭分明”由此而来。历史上曾经“泾清渭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出现“泾黄渭黑”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历史上出现“泾清渭浊”现象主要因为渭河比泾河( )
A.结冰期长 B.含沙量大
C.流速慢 D.流量小
2.从“泾清渭浊”到“泾黄渭黑”的变化反映出河流流经地区( )
①气候变湿变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污水排放增多④煤炭储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为缓解“泾黄渭黑”,河流流经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采煤炭②清洁生产③加固堤坝④植树种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空气温度与土壤或地下水的温度差异,通过地埋管换热器实现热量从高温热源向低温热源转移的技术。其中冬季可以利用该技术将土壤或地下水中吸收的太阳能和地热能开发利用出来。下图为地源热泵工作原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源热泵技术的原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冬季能吸收土壤或地下水中的部分热量,提高室内温度
②将夏季土壤或地下水吸收的太阳能储存起来,供冬季采暖
③冬季把供暖设备埋入地下以减少热量损失,提高供暖效率
④夏季能把室内部分热量释放到土壤或地下水中,降低室内温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目前,地源热泵技术没有得到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需要铺设大量的地埋管换热器,初期投资大
B.受天气影响大,供热与制冷的日变化都很大
C.城镇地区建筑物密集,缺乏足够的地面空间
D.地热能分布不均,在地壳较稳定地区不适用
下图是某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分别是
A.甘肃、四川、黑龙江、河北
B.四川、河北、黑龙江、甘肃
C.四川、黑龙江、甘肃、河北
D.甘肃、河北、黑龙江、四川
2.对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3.制约①省进一步开发水能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
A.水能资源蕴藏量小 B.水能资源分布分散
C.水能富集地人口分布稀疏 D.水能富集地地质条件复杂
西藏自治区和黑龙江是我国沼泽湿地分布最多的省区。读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1.黑龙江省和西藏自治区沼泽湿地成因的相似处是
A.降水丰富,集中于夏季 B.气温低,蒸发微弱
C.冰雪覆盖,有利于下渗 D.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2.关于两地湿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A.黑龙江湿地大幅减少主要由于农业开发 B.湿地减少加剧了黑龙江的洪涝灾害
C.西藏湿地面积增加与全球变暖有关 D.旅游业开发是西藏湿地增加的原因之一
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形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 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C.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2.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汇集雨水 B.降低爬山难度
C.增加耕地面积 D.提高地面美观度
3.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
A.耐涝、耐贫瘠 B.耐涝、耐盐碱
C.耐旱、耐贫瘠 D.耐旱、耐盐碱
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但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如图)的林带建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 生活能源短缺,过度砍伐 B. 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
C. 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 D. 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
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 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 B. 荒漠化范围缩小
C. 区域土壤肥力增加 D. 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
3.2003年起喇叭泉林场开始的林带建设,使得林场
①防风效能明显,风速明显降低
②虽没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突出
③农田蒸发量增加,空气湿度增加 ④土壤熟化速度加快,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