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习近平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保存了大量清宫旧藏。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对公众开放区域逐步从30%扩大到80%,井在过去的非开放区域举办各类藏品的专项展览;建立文物医院;建立数字博物馆,实现全景虚拟游览。
分别说明故宫博物院的上述措施对于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都活起来”的作用。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高山植被演替对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某山海拔2140~2220米,原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被难以生长,仅零星分布于“特殊区域”。近几十年来,随着气候变暖,该地区草本植物不断入侵,使原有的灌木萎缩退化。某地理科考队调查该区域时发现,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入侵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随着草本植物入侵的加剧,被侵入地区的土壤水分增加,有机质含量减少。
(1)判定草本人侵前“特殊区域”所在的部位,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草本人侵后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
(3)分析随着气候变暖,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减少的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左图示意该县部分地区地形分布。县城北侧的城隍庙(右图)建在长安河的江心洲上。历史上,该县城及周边地区常遭洪水袭击。1926年7月,该县大雨连绵七天七夜,老城区东城墙被冲塌数处,致使民房和良田被淹,损失惨重,而城隍庙却安然无恙,其主要原因是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高达数米。
(1)分析宁陕县城易遭洪水袭击的原因。
(2)绘制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右图中西河道的剖面示意图(含水位线及河床地形)。
(3)解释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西河道东、西两侧水位差异明显的原因。
(4)指出1926年7月洪灾发生时江心洲两侧的东、西河道中水量较小的河道,并说明判断理由。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胭脂虫是一类能生产天然红色素的珍贵昆虫,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寄主为仙人掌类植物。胭脂虫体内含胭脂红酸,可制作成胭脂红素,被广泛地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品等多种行业,是唯一一种品质优良的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动物色素。该虫雌虫发育的低限为15.6℃,在32℃时发育最快,在20-30℃期间,发育与温度呈正比。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降雨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养殖及采收胭脂虫是一项劳动密集型工作,无法实现机械化。
20世纪80年代中期南非大力发展胭脂虫产业,采用不同的培育方法分别在甲、乙两地(如图)进行试验养殖,均获得成功。乙地采用了一种不同于甲地的培育方法,在大棚内用采回的仙人掌茎片饲养胭脂虫,将健康、成熟及顶部的仙人掌茎片接种上胭脂虫,夏天约3个月,冬天约5个月后可采成熟的雌虫。
(1)分析在甲地野外培育胭脂虫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乙地采用大棚室内培育胭脂虫的好处。
(3)早期胭脂红素曾被广泛应用于染料行业,但现在主要应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行业。推测胭脂虫应用行业发生变化的原因。
(4)有专家提出,在我国西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仙人掌发展胭脂虫产业有巨大的社会经济及生态价值。请说明理由。
干旱地区土壤的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在浅层土壤出现逆湿现象。某年8月,我国西北一处无人为干扰的戈壁天气晴好。下图示意该月连续两日当地不同深度的土壤湿度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土壤逆湿现象发生的主要时段是
A.1~6时 B.6~12时 C.12~18时 D.18~24时
2.导致10cm深度土壤湿度变化的水分来源于
A.凝结水 B.河流水 C.生物水 D.地下水
3.80cm深度的土壤湿度在48小时内变化的最可能原因是
A.蒸发减弱 B.气温日较差变小 C.下渗累积 D.蒸腾减弱
黄土是指在地质时代中的第四纪期间,以风力搬运的黄色粉土沉积物。新疆地貌条件复杂,伊犁河谷位于中国天山山脉西部,盆地地形东窄西宽,东高西低,呈向西敞开的喇叭形。在伊犁河谷,山区森林、草原茂密,也有大面积的黄土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伊犁河谷黄土分布的主要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草原带
C.落叶阔叶林带 D.积雪冰川带.
2.伊犁河谷黄土颗粒在平面上由西向东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逐渐变细 B.逐渐变粗
C.先变细后变粗 D.先变粗后变细
3.伊犁盆地高阶地上黄土沟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冰川作用 D.风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