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是我国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黑垆土主要分布在: A...

    下图是我国土壤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黑垆土主要分布在: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2.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

A.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 B.海拔高,热量充足

C.海拔低,光照充足 D.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

 

1.C 2.A 【解析】 1.根据图中分布位置,黑垆土分布纬度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从沿海向内陆,华北平原对应的土壤是棕壤褐土,黄土高原对应的是黑垆土,C对,B错。东北平原是黑土分布区,A错。长江中下游平原对应的主要是红壤,D错。 2.青藏高原东南部形成红黄壤的原因是分布在较低纬度谷地,水热充足,有机质分解较快,A对。海拔高,气温低,光照充足,降水少,不是红黄壤的形成条件,B、C错。河流谷地,水源条件好,不能体现热量条件,D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每年春季和初夏,近千座冰山漂至纽芬兰岛东北海岸,这里被称为“冰山胡同”。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

B.随纬度增加水温升高

C.西部水温温差大,东部水温温差小

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

2.冰山出现的时间、数量还受气温变化影响。随全球气温转暖,北大西洋中冰山出现的变化趋势有

①出现时间滞后       ②出现时间提前        ③数量增多      ④数量减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年河流实测流量和降水量逐月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8月的一次降水过程中,最大降水量与河流的最大流量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近年观测发现,该河流的这个时间差逐年增大,这可能是由于该流域:

A.水土流失现象加剧 B.气候趋暖,蒸发量不断增大

C.降水强度逐年增大 D.种树种草,植被覆盖率不断提高

2.该河流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

①滑坡   ②台风   ③赤潮      ④旱涝灾害   ⑤泥石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⑤

 

查看答案

    古湖泊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现在已经消亡的湖泊。莱州湾南岸平原的古湖泊形成于距今6000年左右的黄骅海侵时期,最初是由处于滨海洼地内的古老河口海湾在河口三角洲和海岸沙堤不断发展扩大的条件下演变成澙湖,此后随着气候的变化及大规模的海退,使得澙湖与海洋隔离,退居内陆,并经入注河流水体的不断淡化最终演变成淡水湖。下图示意莱州湾南岸平原古湖泊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古湖泊形成过程中,莱州湾南部海岸线总体变化趋势是:

A.向北推进 B.向南推进 C.反复进退 D.位置稳定

2.大规模的海退,使得:

A.湖泊距海变近 B.河流流程加长 C.湖泊面积增大 D.河流流速减缓

 

查看答案

    海洋蓝洞表现出与周边水域不同的深蓝色,仿佛是大海的瞳孔,呈现出深邃、神秘、诡异的自然景观。它是地质历史时期在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形成的四壁陡直、敞口朝天的有水洞穴,有的在海洋中,有的在陆地上。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海洋蓝洞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区形成

B.多形成于板块交界处

C.在干燥少雨的环境下形成

D.由流水溶蚀和侵蚀作用而成

2.海洋出现蓝洞现象反映了

A.海洋深不可测 B.全球气候变暖

C.海陆升降变迁 D.地震火山频繁

 

查看答案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地(甲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某地(乙地)二十四节气的平均日照时间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立秋日(8月8日)前后乙地日照时数大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少 B.白昼时间长

C.太阳高度大 D.海拔低

2.图中甲地大暑日照不是全年最大,但气温达到最高的原因主要是

A.阴雨天多,大气保温效应强 B.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C.大气受热的滞后性 D.副热带高压控制,高温天气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