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的节气是____________,南极圈内昼夜长短...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时的节气是____________,南极圈内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

(2)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_________。B点昼长是________小时,______时日落。

(3)此时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______值,3个月之后济南昼夜长短情况大致为____

(4)A、B、C三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三地的自转角速度_____。A、B、C三地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A和B地昼长时间相差_____小时

 

夏至 极夜(长夜无昼) 46°52′ 0 12 大 昼夜等长 C 相等 A 24 【解析】 本题以太阳光照图为背景,考查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地理意义等高中地理主干知识,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1)读图可知,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因此此时的节气是夏至,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2)此时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A点位于北极圈上,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46°52′。B点位于南极圈上,B点出现极夜现象,昼长是0小时,12时日落。 (3)此时是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3个月之后为秋分,济南昼夜等长。 (4)A、B、C三地中,C地位于赤道,纬度最低,自转线速度最大。三地都不在极点,因此自转角速度相等。A、B、C三地中,A地的位置位于最北,因此白昼最长。A地昼长为24小时,B地昼长为0小时,因此A和B地昼长时间相差24小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表示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随纬度的分布规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分别是________小时,________小时。

(2)甲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小时,乙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小值为______小时。

(3)甲地所在的纬线是________,乙地的纬度数为________

(4)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________(日期),为________,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为________。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小到大的排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5年前发射的“朱诺”号探测器到达木星云层上方4 200公里处,正式拜谒太阳系“行星之王”——木星,“朱诺”木星探测器是从美国东南佛罗里达半岛的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的。

材料二 木星是太阳系八颗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木星并不是正球体的,而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木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1)“朱诺”号木星探测器使用太阳能作为能源,但木星上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为了保证“朱诺”号上的能源供应,应采取何种措施?

(2)木星有哪些条件有利于生物生存?有哪些条件不利于生物生存?

(3)美国为什么选择在佛罗里达州建航天发射基地?

 

查看答案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问题。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包括地壳和地幔 主要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

位于软流层以上 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厚,大洋部分薄,甚至缺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世界上最深的钻井位于俄罗斯北部的科拉半岛,1966年设计,1970年开钻,1992年7月停工。现在井深 12262 米。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钻井的最深处位于地球内部圈层的(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心

2.关于该钻井最深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此处地震波的横波波速介于 8~9 km/s 之间

B.此处位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C.此处为岩浆的发源地

D.此处位于岩石圈

 

查看答案

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据图推测,乙地位于(  )

A.东半球赤道上 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

C.西半球赤道上 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

2.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

A.地下水位的垂直变化 B.物质组成的变化

C.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D.内部压力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