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

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2:酒泉深居内陆,有航天发射的诸多优势,“神舟”系列均在此成功发射。除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中心外,我国还在海南文昌建设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1)请简述图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写出图中甲、乙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并分别分析原因。

(3)分析文昌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

 

(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600小时<甲<3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400小时<乙<2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较短。 (3)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发射更安全。 【解析】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以及变化的原因、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等知识。 (1)主要从图中数字的变化趋势来读图可知,图中年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从纬度、海拔、天气状况等方面分析年日照时数的长短。 (3)从文昌的纬度、海陆位置、海上运输等方面分析。 (1)读图可知,图中等日照时数线年日照时数分布东南低,西北高。 (2)两条等日照时数线之间的差值是200小时,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原理判断即可.甲区域的日照时数由四周向中心增加,所以日照时数范围:3600小时<甲<3800小时;乙区域的日照时数由四周向中心减少,所以日照时数范围:2400小时<乙<2600小时。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甲区域在青藏高原的柴达木盆地中,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且柴达木盆地深居大陆内部,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较少,因此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乙区域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晴天少,日照时间较短。 (3)文昌位于海南,纬度较低,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快,有利于航天器的发射,节省了燃料;文昌靠近海洋,海运便利,可以运输大型火箭;文昌在海南岛,四面环海,发射安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上海积极推广“太阳能屋顶计划”的地理背景是(  )

A.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

B.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C.太阳能资源清洁、可再生、能量密集,发电成本低

D.太阳能发电稳定,不受天气影响

 

查看答案

上海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高于德国和日本,这是由于(  )

A.地势高,空气稀薄 B.河湖纵横,太阳有效辐射强

C.地面裸露,比热容小 D.纬度偏低,晴日多

 

查看答案

    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 m、宽240 m)。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所在学校

A.从广场向正西走可直达校门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楼Ⅱ的北面

C.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D.早上升旗时旗杆影子朝向校训牌

2.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 cm×36.4 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A.1∶100 B.1∶1000

C.1∶10000 D.1∶100000

 

查看答案

下图中a、b两条曲线为太阳高度日变化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m为北京时间8:40,且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Q、P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

A.Q地昼长小于12小时 B.P地该日正午旗杆影长为零

C.Q地一定位于北半球 D.P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

2.若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X、Y两地某日太阳高度日变化情况。则

A.X、Y两地纬度值相同 B.X、Y两地昼长相同

C.X、Y两地处在同一经线上 D.X、Y两地太阳高度相同

 

查看答案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州。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唐朝诗人胡玢的诗描述河流沿岸的变化。

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M--凸岸堆积

B.N--凸岸侵蚀

C.M--凹岸侵蚀

D.N--凹岸堆积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是N地

C.“古岸崩欲尽”是因为地壳垂直运动

D.河流流向自南向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