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面积约2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2800万。境内沙漠广布,无河流分布,地下水丰富地区形成绿洲。经济以石油为支柱,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已成为世界上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沙特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已成为仅次于石油工业的第二大产业,小麦单产已突破世界记录,不但实现了粮食自给,还可出口。艾卜哈一年四季凉爽宜人,从而成为沙特难得的避暑胜地,被誉为“红海岸边的夏都”。
(1)结合所给材料,分析艾卜哈成为沙特阿拉伯的避暑胜地的自然原因。
(2)分析沙特阿拉伯缺乏河流发育的原因。
(3)评价沙特阿拉伯发展绿洲农业的自然条件。
(4)试推测该国采取哪些农业发展措施创造了沙漠中的奇迹。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桑树,落叶乔木。喜温暖湿润气候,气温12℃以上开始萌芽,生长适宜温度25-30℃,气温降到12℃以下则停止生长。耐旱,不耐涝。耐瘠薄,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生长适宜温度为22~28℃,自孵化至吐丝结茧,24~25℃下约需24~26日,26~28℃下约需21~23日,结茧过程约需2~3日。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于丝绸生产。
材料二: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茧丝绸相关企业也已有20多家。但目前宜州绝大多数养蚕户还是在自家院子里养殖,加工企业缫制出来的生丝大多为中低档,丝绸加工行业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还有待提升,印染后整理技术、产品设计等水平较差。如何完成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宜州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气候条件。
(2)从市场角度说明宜州桑蚕养殖业迅猛发展的原因。
(3)当地政府应如何促进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转变。
短尾猴栖息地依赖于植物的物候期,其海拔范围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差异。下图为“我国某山地短尾猴各季节栖息地的海拔范围与林带的关系”(图中1、2、3、4代表四个季节短尾猴活动海拔范围)。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季节1~4分别为
A.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B.冬季、春季、夏季、秋季
C.冬季、秋季、夏季、春季 D.秋季、冬季、春季、夏季
2.短尾猴未在马尾松林范围内活动,主要是因为马尾松林
A.人类活动强度大 B.植被结构单一
C.气候炎热多雨 D.自然灾害多发
下图示意长江口分流沙洲洲头年平均5m等深线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4-2007年等深线位置不断变化,原因最可能是
A.上游过度砍伐 B.上中游大量修建水库
C.中游围湖造田 D.全球变冷,海平面下降
2.下列产业,不宜在图中沙洲发展的是
A.旅游休闲 B.生态农业 C.船舶制造 D.火力发电
3.2014年2月,长江口遭受史上最长时间的咸潮影响。下列应对咸潮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加大地下水开采力度 B.申请三峡水库增加下泄流量
C.在入海口修建拦海大坝 D.投放化学药剂降低海水盐度
建水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早在唐代就是南方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建水紫陶”是建水县的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元末明初,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其主要用建水近郊五彩山五色陶土(红黄青褐白)手工拉坯制作成型,经过书画、雕刻、填刮、烧炼、磨光等工序制成,其工艺以手口相传为主。目前“建水紫陶”产业仍以个体作坊生产经营为主,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建水紫陶”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工艺复杂独特 B.交通不便
C.知名度较低 D.工业基础差
2.建水县拟大幅扩大“建水紫陶”的产业规模,推测此举产生的影响最可能是
A.吸纳大量劳动力 B.导致水土流失加剧
C.迅速提升旅游业 D.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我国中部某地校园内有很多香樟树、玉兰、石楠等常绿阔叶树,常绿阔叶树中间点缀着几棵落叶阔叶树,而校园外的天然植被却正好相反。2018年初的一次暴风雪过境,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但落叶树基本毫发无损。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校园最有可能位于
A.黄河以北 B.四川盆地 C.江淮之间 D.长江以南
2.香樟树等大量枝条折断的原因是
A.枝干细小,被大风吹折 B.枝多叶密,被积雪压折
C.气温骤降,被冻结折断 D.保护树木,被人为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