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银杏属落叶高大乔木,在我国栽培地区北至辽宁,南达广东,东起浙江,西达陕西、甘肃、...

    银杏属落叶高大乔木,在我国栽培地区北至辽宁,南达广东,东起浙江,西达陕西、甘肃、西南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落英缤纷的季节,银杏最能体现秋天的美。下图为我国“高颜值”银杏高校打卡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银杏美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叶片宽阔主要受热量因素影响,可以获得更多光照

B.秋季叶片金黄是因白昼时间变短,光合作用减弱,叶绿素减少

C.落叶是为了适应冬季低温少雨的环境减少蒸腾过程中散失热量和水分

D.金黄的色调,飘落的叶片与秋天萧瑟的景象一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2.我国银杏的观赏时间从10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2月上旬,下列高校中最先感受到银杏之美的的是

A.苏州大学 B.辽宁大学

C.武汉大学 D.四川大学

 

1.A 2.B 【解析】 1.材料信息表明,银杏属落叶高大乔木,在我国栽培地区北至辽宁,南达广东,东起浙江,西达陕西、甘肃、西南到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由此可以看出,银杏多生长于季风气候区,水分较充足,发育成阔叶林。因此叶片宽阔受水分因素影响大,不是主要受热量因素影响,A符合题意。秋季叶片金黄主要是叶片中叶绿素减少,这是因为秋季我国各地白昼时间变短,光合作用减弱,B不符合题意。落叶是为了减少蒸腾过程中散失热量和水分,这是因为冬季低温少雨的环境导致,C不符合题意。金黄的色调,飘落的叶片与秋天萧瑟的景象一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观赏银杏主要看黄叶和落叶,我国秋季自北向南降温,纬度越高,秋季到来越早,就越先感受到银杏“黄叶和落叶”之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四个选项中的苏州大学、辽宁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纬度最高的是辽宁大学,因此最先感受到银杏之美的是辽宁大学,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枣树在我国种植广泛,黄河滩枣、河南金丝小枣、山东冬枣、和田玉枣等都非常出名。下图为我国主要红枣种植区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和乙地相比在红枣种植当中的突出优势有

①品种优良,质量高  ②环境污染少  ③病虫害少  ④荒地多,地租便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某农户在甲地种植红枣的过程中,为减少了麻雀啄食对优质枣的破坏,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在枣树顶部拉彩条的方式,有关该做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利用风力大吹拂造成彩条震动发出声响吓跑麻雀

B.利用彩条反射太阳光且闪动,使麻雀受到惊吓远离枣树

C.使麻雀失去食物来源,不利于生态环境

D.保护了树上部的优质枣,保障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3.下列对于我国红枣产业发展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甲地应大力发展观光采摘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B.乙地应完善红枣的分级、包装、贮藏、加工等产业链

C.甲地红枣个大味甜,鲜售比干制经济效益更高

D.乙地应依靠扩大种植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

 

查看答案

    回南天是华南地区对一种天气现象的称呼,通常指每年春天时,气温开始回暖而湿度开始回升时,潮湿天气使部份建筑物的墙壁或地面渗水,衣服、皮革及木制品较容易发霉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回南天产生原理与下列哪项最相似

A.热带雨林叶尖滴水 B.热带沙漠地下冷却凝结水的形成

C.纺锤树雨季吸储水 D.仙人掌针刺绒毛从空气中汲水

2.当潮湿的“回南天”来袭,紧闭家中的窗户是有效的防范措施,关闭下列哪面窗户效果最好

A.北面 B.东北面 C.东南面 D.西面

 

查看答案

    立交桥是在城市重要交通交汇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能有效疏解交通,1928年,美国首先在新泽西州的两条道路交叉处修建了第一座苜蓿叶形立交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苜蓿叶式立交桥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B.左转方便,不需绕行

C.形式美观,适当地绿化可成为城市景观

D.在城市内因受用地限制很难采用

2.苜蓿叶式立交桥最大的缺陷之一便是交织问题,汇入正线的车辆想靠左,即将驶出的车辆想靠右,二者交织下令正线的通行效率和安全性都大打折扣,据此推测下列地点中最易产生交织问题的是

A. B. C. D.

3.目前普遍认为城市中建设各类立交桥带来的突出问题是对于城市的分割明显。据此分析立交桥周边最适合布局的应为

A.仓储物流 B.小型超市

C.文教中心 D.康养中心

 

查看答案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水中上游,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下图为丹江口水库外围生态过滤库图。

分别说明生态过滤库中植物与生态过滤坝的作用。

 

查看答案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当时外有倭寇入侵,内有年年内战,举族迁移的土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建造了土楼,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有水井。若需御敌,只需将大门一关,几名青壮年守护大门,土楼则像坚强的大堡垒,妇孺老幼尽可高枕无忧。开始土楼为方形设计,由于方形土楼四角较阴暗,宜倒塌,所以客家人又设计出圆土楼。福建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竞达1.5米,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筋混凝土般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福建土楼建筑方式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