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大同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扼晋、冀、蒙...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西大同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这座扼晋、冀、蒙通衢之咽喉、地处内外长城之间的城市,有著名的云冈石窟,公元460年,北魏文成帝决定在都城平城(今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集皇家之力开始凿窟。选址位于河谷,十里河(现已改道)的下切与地壳的抬升在这里形成了天然的断崖,此处既依山傍水,又紧邻交通要道。这里岩石主要是侏罗纪时期形成的细砂岩,它的结构相对细腻均匀,再加上来自印度的犍陀罗佛像风格影响,云冈石窟以古朴大气的质感闻名,被认为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

材料二:悬空寺建于1500年前,位于大同盆地,四面山地环绕、它就像一座“空中楼阁”兀然“悬挂”于崖壁之上,楼阁的上方是危危巨岩,远古海洋沉积形成的石灰岩层理清晰;下方则是一条时常泛滥的河流,其最高处的殿阁底部距离下方河谷约90米,相当于30层楼。悬空寺倚靠的翠屏峰,山腰为一处天然凹槽,顶部自然向外延伸,翠屏峰和天峰岭之间形成港湾形山谷,就像慈母的双手将它捧在掌心,全方位地呵护,这里平均每天阳光直射时间只有2-3个小时。

材料三:80年代初,为供应煤炭能源,矿藏丰富的大同,建立了多座大型焦化厂。“煤多”和“古建筑多”,造成了一种尴尬。一方面,古建筑是良好的旅游资源,应县木塔、云冈石窟、华严寺、悬空寺等,构成了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另一方面,煤炭却造成了与旅游不相适合的环境,大同境内的全部河流已被污染,公路上到处是长龙般的运煤卡车,煤屑随风飘散…… 在珍稀和极具观赏研究价值的广胜寺旁,比邻而居的是一座规模巨大的炼焦厂,高耸的大烟囱和玲珑秀丽的飞虹塔比肩而立,辉煌的古代文明和粗陋的工业文明,叠加在一起了。

材料四:下图为大同地理位置示意图和悬空寺地理位置示意图。

(1)简析大同利于开凿大型石窟的地理条件?

(2)从悬空寺的选址分析其保存至今的自然原因?

(3)请就大同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1)天然的断崖,非常便于直接开凿塑像;以细砂岩为主的沉积岩,结构相对细腻均匀,可以直接作为雕塑表层,而不需要用泥来代替;沉积岩层硬度低,开凿难度小;岩层相对较厚,可供大型佛像的开凿;地处交通要道,受各方文化影响深远,佛教文化盛行,艺术造诣高;大同所处的地理位置风景优美,交通便利,利于皇家和民众的礼拜,适合开凿石窟。 (2)悬空寺天然凹槽可以阻挡雨水冲刷;较高的位置又避免了洪水的侵袭;港湾形山谷起到避风港的作用,减少了风对悬空寺的侵蚀;山体还为悬空寺遮挡了阳光,可以避免暴晒引起的木材风化。 (3)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治理污染,加强生态建设,营造良好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保护古建筑,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大同知名度;优化产业结构,依托煤炭资源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 【解析】 本大题以山西大同市为背景,以多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开凿大型石窟的地理条件、寺庙选址及保存条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地理问题的能力。 (1)大同利于开凿大型石窟的地理条件应从地形、岩性、文化、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大同市附近由于河流下切和地壳的抬升形成了天然的断崖,非常便于直接开凿塑像;材料信息表明,这里岩石主要是侏罗纪时期形成的细砂岩,它的结构相对细腻均匀,可以直接作为雕塑表层,而不需要用泥来代替;沉积岩层硬度低,利于开凿雕刻;岩层相对较厚,可供大型佛像开凿的空间大;材料信息表明,山西大同扼晋、冀、蒙通衢之咽喉、地处内外长城之间,地处交通要道,材料信息表明,当地受来自印度的犍陀罗佛像风格影响,受各方文化影响深远,佛教文化盛行,艺术造诣高;材料信息表明,大同此处既依山傍水,又紧邻交通要道,利于皇家和民众的礼拜,适合开凿石窟。 (2)从悬空寺的选址分析其保存至今的自然原因应从风化、侵蚀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悬空寺倚靠的翠屏峰,山腰为一处天然凹槽,该天然凹槽可以阻挡雨水冲刷悬空寺;材料信息表明,悬空寺下方是一条时常泛滥的河流,其最高处的殿阁底部距离下方河谷约90米,相当于30层楼,因此较高的位置又避免了洪水的侵袭;材料信息表明,悬空寺地处翠屏峰和天峰岭之间形成港湾形山谷,港湾形山谷起到避风港的作用,减少了风对悬空寺的侵蚀;材料信息表明,悬空寺地处平均每天阳光照射时间只有2~3个小时,昼夜温差较小,可以避免暴晒和温差引起的木材风化。 (3)大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应从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提出。过去大同过度依赖资源发展经济,对市场的适应性差,因此应优化产业结构,依托煤炭资源的优势延长产业链,发展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大同市旅游资源丰富,游览价值较高,当地应保护古建筑,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宣传力度,提升大同知名度,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大同市过去煤炭资源开发使得环境破坏十分严重,因此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治理污染,加强生态建设,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浦东机场选址过程中,华东师大陈吉余等地理学家从地理学时空视角出发,提出把“将浦东国际机场原计划选址东移,建在潮滩之上,并在九段沙实施生态工程建设。原场址东移640m,节省投资3.6亿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浦东机场东移的建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 减少耕地的占用 

② 滩涂虽然广阔,但是机场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 

③ 飞机起降没有高层建筑的影响

④ 符合长江河口的发育规律,对河口治理有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九段沙的生态工程(种青)建设

A.种青条带拓展以后,阻流消浪作用增强,促淤作用也将增强,影响航道运输

B.增加了草滩面积,为迁徙鸟营造了理想的栖息地,也增加了可供觅食的饵料

C.泥沙淤积增强,长江口水质变差

D.增加了栖息地,迁徙鸟对机场安全的隐患增大

 

查看答案

    人口抚养系数指的是非劳动年龄人口(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占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该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家庭和社会负担的重要指标。读广东省1990~2010年人口抚养系数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在1990~2010 的二十年间,广东

A.老年人口总数变化不大,从而导致老年抚养比变化不大

B.从长远来看,少儿人口比例的长期下降,对于将来的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C.由于产业升级,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吸引力下降,引起出生率大幅下降

D.人口年龄结构正处于年轻型

2.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势必会趋于老龄化,为了使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化,当地应该

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泉

②加大计划生育的实施力度

③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口素质

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增强对外来劳动力的吸引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相关分析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与植被和海拔的关系非常密切,与纬度、经度关系不明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河西走廊东部初、终霜冻日和无霜期的分布具有明显地域特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永昌海拔较低,植被覆盖率较低,无霜期最短

B.凉州处于中部绿洲,海拔较低,植被覆盖率高,无霜期最长

C.民勤处于北部草原区,海拔较高,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无霜期比凉州短

D.古浪处南部山区,海拔较低,植被覆盖率好,无霜期较长

2.河西走廊东部

A.无霜期自山区到荒漠区到绿洲平原区逐渐变长

B.受全球变暖影响,初霜冻日将提早,终霜冻日将推迟,无霜期将变长

C.应因地制宜,引进喜热性作物品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D.应大规模种植森林,增加森林覆盖率,延长无霜期

 

查看答案

    成渝经济区不论在地域的临近还是文化的共性上,在一体化的进程中都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读“川渝地区三次产业占比变动”表及“川渝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表。

完成下面小题。

 

四川

重庆

 

2010

14.2:  46.0:  39.8

8.6:  44.6:  46.8

 

2011

14.0:  47.8:  38.2

8.4:  44.6:  47.0

 

2012

13.6:  47.1:  39.3

8.2:  45.4:  46.4

 

2013

12.8:  46.9:  40.3

7.8:  45.5:  46.7

 

2014

12.4:  45.0:  42.6

7.4:  45.8:  46.8

 

2015

12.2:  44.1:  43.7

7.3:  45.0:  47.7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四川/重庆

0. 98592

0. 98899

0. 99352

0. 99463

0. 99541

0. 99661

 

 

1.依据上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B.经济区应立足于自身雄厚的工业基础,大力推进工业化

C.第三产业稳中求进,未来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D.从2010年开始,成渝经济区第一产业都有了明显的持续下降

2.对于实现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分工的优化调整,合理开展一体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摒弃地方分割、各自为政的落后思想 

②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建设步伐,不断增强科技对第一产业的拉动

③充分利用当地优势,大力发展区域间竞争产业 

④各城市区别化产业定位,实现城市间共同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所谓贵州旅游业的“盆地现象”,是指贵州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云南、四川、重庆、湖南、广西等周边省市区,像一块下陷的“盆地”,被一些专家和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盆地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目前以大众观光旅游为主的阶段,下列不属于贵州旅游业“盆地现象”原因的是

A.贵州旅游资源难以发挥优势

B.旅游产品薄弱

C.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落后于用边省份

D.旅游资源少,开发程度低

2.贵州旅游业形成“盆地现象”既有历史因素,更有工作的不足。为了冲出“盆地”,贵州省应该

A.充分利用本省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的优势,促进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B.加大开放程度,利用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机会,接受更多的新观念和管理经验

C.保护古朴自然的山水风光、多姿多彩的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不得开发

D.推出拳头产品,大力发展奇山异水、滨海风光、风俗民情等重头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