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是天山北麓规模最大的冲积扇,由南向北发育有多期冲积扇,不同时期形成的冲积扇之间有明显的阶梯状陡坎。玛纳斯河山前冲积扇地区第四纪活动断层发育。下图示意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发展演变。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地势由南向北倾斜
B.组成物质从南到北总体由粗变细
C.耕地分布南多北少
D.扇体边缘可能有大量地下水溢出
2.从各期冲积扇的位置和形态变化推测,诱发该冲积扇发生F1至F4四期演变的地质作用最可能是 ( )
A.风力搬运、沉积作用
B.变质作用
C.冰川搬运、沉积作用
D.地壳运动
3.玛纳斯县境内的F2冲积扇耕地上的灌溉干渠水流方向大多由 ( )
A.东北流向西南
B.西南流向东北
C.东南流向西北
D.西北流向东南
流动的冰称为凌,冰在水面或水体中随水流动称为流凌。2017年1月20日,黄河晋陕峡谷出现大面积流凌现象,密度达到50%,一朵朵莲花般的冰凌顺着河面浩浩荡荡向下游流动,气势磅礴。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黄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河以冰川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B.该河下游常年断流,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该河流上游落差小,水力资源贫乏
D.该河段出现流凌现象,可能在下游堆积形成凌汛
2.对黄河凌汛主要发生的时间和河段,叙述正确的是
A.秋、冬季河水开始封冻时节 B.春、夏季河水开始解冻时节
C.上游青海省、下游山东省内 D.从高纬流向低纬的中游河段
物质在物态变化(相变)过程中,在温度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吸收或释放的能量称为潜热。当水汽在空中受冷而凝結(华)时,会把这都分热量释放出来,从而提高空气的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如果在下垫面(地面、海表画等)上发生凝結(凝华)时,会把潜热释放出来,提高下垫面的温度,这种地表面和大气层之间通过水汽相变引起的热量交换方式称为潜热输送。“水寒效应”是指由于水汽蒸发而引起体感温度低于实际温度的现象;“风寒效应”是指因风所引起使体感温度较实际气温低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水寒效应”风寒效应”的理解,正确的是
A.“水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热量的传递方式都是潜热输送
B.“水寒效应”是通过潜热输送将热量释放到大气中,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C.“风寒效应”与“温室效应”一样,都是关注大气温度升高
D.“风寒效应”通过大气运动将身体周围热空气带走,体温并不一定降低
2.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身体潮湿时散失体热速度是干燥时的25倍,是因为“风寒效应”在起作用
B.冲锋衣与羽绒服都能防寒,是因为克服了“水寒效应”
C.初到上海生活的东北人冬季会感觉更冷,是因为“水寒效应”
D.印尼坦博拉火山1816年大爆发致使当地这一年无夏天,是因为有“风寒效应”
欧洲白鹳为大型、长距离迁徙性鸟类,每年初春,它们从非洲南部迁回欧洲西部,荷兰低湿地是其重要的传统回迁地,欧洲白鹳在迁徙过程中主要通过滑翔飞行以节省体力,但也会通过扇动双翼飞行。下图为欧洲白鹳初春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欧洲白鹳在初春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地没有走直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充分利用海陆风 B.避开天敌
C.低湿地分布较广 D.受人类活动干扰小
2.欧洲白鹳在迁回的过程中,由①地飞到②后,少部分欧洲白鹳会出现经③地再抵达④地的情况,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该线路飞行距离更近 B.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C.开辟新的迁徙路线 D.该路线飞行更节省体力
3.欧洲白鹳每天迁徙时段多在10:00-15:00,并常常避开广阔的森林和水域,如果一定要经过时,也要寻找最为狭窄的地方通过是因为( )
A.食物较丰富,觅食较容易 B.风力较大便于飞行
C.天气晴朗飞行视野好 D.上升气流显著
降雪初始日期等值线数值等于实际降雪初始日期与同一年度9月1日之间的日数,数値越大,初始日期越迟;降雪终止日期等値线数値等于同一年度8月31日与实际降雪终止日期之间的日数;数值越大,终止日期越早。降雪初始日至降雪终止日为雪季。下图示意1962-2012年青海省平均降雪初、终止日期等值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青海省四地中,雪期最长的是
A.五道梁 B.冷湖 C.贵德 D.格尔木
2.近些年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青海省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大部分地区降雪初始日期提前 B.大部分地区积雪厚度增加
C.大部分地区雪季延长 D.大部分地区降雪终止日期提前
结合丹麦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丹麦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2)请从自然方面分析丹麦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3)从社会经济方面探究丹麦上述农业地域类型比我国发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