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2:海绵城市,即城...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2:海绵城市,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图2为“海绵城市模型”。

(1)图1所示水循环的类型是_________。

(2)写出图1中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B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

(3)图中城市正在建设海绵城市,说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影响了城市区域水循环的哪些环节?

(4)结合海绵城市模型图2,说出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________、________等。

(5)“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双项选择题)

A.减少城市用水量                    B.促进雨水资源利用

C.增强城市排水能力                    D.缓解城市内涝

 

(1)海陆间循环 (2)水汽输送;下渗;地下径流 (3)下渗、蒸发、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节 (4)森林、湿地、雨水花园小区、渗水路面、湖泊、屋顶绿色花园等 (5)BD 【解析】 本题以水循环和海绵城市相关材料为背景,考查了水循环的类型;水循环的环节;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水循环的影响;海绵城市的目的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1)据图1可知,是发生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所以为海陆间循环。 (2)据图1可知,图中的水循环环节B是有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应为水汽输送,E有地表指向地下应为下渗,F在地下流动应为地下径流。 (3)据材料“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可知,海绵城市会下渗,因下渗增加,还会影响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因地表蓄水量增大,是该城市的蒸发增大。 (4)据图2可知,对雨水调蓄起主要作用的城市“海绵体”是森林、湿地、雨水花园小区、渗水路面、湖泊、屋顶绿色花园等。 (5)从上题分析可知,海绵城市使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小,可以缓解城市的内涝问题,同时储蓄下来的水能为城市提供水资源,故选B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实验探究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一个长、宽、高分别是2米、1米和1米且六面都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底面两侧分别放一个电炉(有导线连到柜外)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如图1所示)。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可以模拟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以上实验要验证的是________地理原理。

(2)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纸片A向______(左或右)偏,纸片B向______(左或右)偏。

(3)根据纸片B的偏动情况,分析这一现象形成的原因。

(4)从以上可以看出,空气水平运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

(5)在图2中用箭头画出空气的运动方向。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长江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千米,流域面积为180万平方千米。下图1为长江流域示意图。

材料2:图2为长江流域的六种地貌景观图

(1)长江流域地貌景观多样,甲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丙处地貌主要为________(填序号)

(2)①—⑥地貌中,属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属于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有________。(填序号)

(3)长江的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由此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是_____

(4)下列是某学习小组收集到的图⑥地貌相关示意图(图a、图b、图c),据此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具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保存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 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区应为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             

(4)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环境向_____环境的演变。

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查看答案

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防灾、救灾中应用比较广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台风灾害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直接进行

A.统计受灾人数 B.监测台风运动路线

C.分析台风造成的财产损失数额 D.分析台风成因

2.在下列自然灾害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无法做到的是

A.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 B.监测病虫害的扩散情况

C.收集洪水受灾区的面积信息 D.监测沙尘暴的动态趋势

3.救灾物资空投时,利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是为了

A.减少人力劳动 B.提高空投精确度

C.缩短空投距离 D.减少人员伤亡

 

查看答案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避震方法,正确的是

①在家中(楼房),要选择浴室、厕所等空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避震

②在教室里,可躲在书桌下或墙角处

③在行驶的汽车内,不要停车,也不要下车

④在野外,要赶紧往山上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地震时,若不幸被压埋在废墟下,下列自救方法正确的是

A.不停地大声呼救 B.通过睡觉来减少体力消耗

C.用毛巾、衣袖等捂住口鼻,谨防烟尘呛闷窒息 D.不停地祷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