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A. 形状规整 B. 地形差异小
C. 分散细碎 D. 距离村庄近
3.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A. 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 农用地面积减少
C. 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 农产品质量下降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2014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呼叫、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A.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人口地理分界线
C.800mm等降水量线 D.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2.R省区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 )
A.气候湿热 B.信息闭塞 C.地表崎岖 D.经济落后
解放前,中国有东北、新疆、海南三地分别为“北大荒”、“西大荒”、“南大荒”,合称“三大荒”。下图为“三大荒”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南大荒”现为我国冬季瓜菜种植基地,其冬季瓜菜能远销我国北方主要得益 ( )
A.当地冬季瓜菜质最好 B.我国交通及通信设施的完善
C.当地农业科技的进步 D.北方瓜菜市场需求量扩大
2.“西大荒”现己成为我国棉花主产区,其种植棉花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
①全年高温
②冰雪融水,灌溉条件好
③降水丰富
④夏季热量丰富,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①、②、③、④四块区域,并将这四块区域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银色中国”与“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 “金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贺兰山
C. “黄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
D. “银色中国”与“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2.各区域及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黄色中国”——海拔高度所致 B. “金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
C.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作用 D. “银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和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两个传统节日,吃元宵、赏花灯,以及吃粽子、赛龙舟分别是这两个节日的民间习俗。元宵和粽子都是以稻米为原料制成的节令食品。下图为我国双季稻主要适宜种植区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对图中N界线以内的区域而言
A.端午节前后进入梅雨季节
B.元宵节的日出时刻比端午节早
C.端午节时的昼长比广州长
D.元宵节的正午太阳高度比端午节大
2.据图可知
A.双季稻种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南北饮食差异
B.M界线西段折向西南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C.双季稻种植区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D.对双季稻生长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是积温
3.N界线内种植双季稻的优势条件
A.夏季气温高 B.不受冬季风影响
C.地形地势封闭 D.冬季热量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