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地理实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验名称: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形成 实验资料: ...

(地理实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验名称: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形成

实验资料:

实验器材:木板和木条制成的可升降木槽(如图),颗粒大小不同的砾石、砂石、粉砂,粘土,矿泉水5瓶,直尺、量角器各一把等。

实验操作:

①在木槽斜面A中,铺上厚度约10厘米的砂、砾、粘土混合物层。

②将A面的倾斜角度调整为30°,取一瓶水,自斜面A顶端缓缓倒水,使水流呈线状,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并加以记录。

③重复上述①②步,将水增加为两瓶,对比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差异,并加以记录。

④将A面的倾斜角度调整为40°,重复上述①②步(两瓶水),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情况,并加以记录。

实验记录:

实验思考:

(1)据实验推测流水侵蚀作用与径流量、坡度的关系。

(2)实验小组在实验记录单上忘记了填写B面上颗粒物质分布特征。请从颗粒物的堆积形状及颗粒物大小排列,推测实验中B面上沉积颗粒物质的水平分布特征。

(3)下图为地质学家在野外拍摄的地理景观图,说明其形成过程。

 

(1)流水侵蚀作用与径流量呈正相关;与坡度呈正相关。(流水侵蚀作用随着径流量与坡度的加大而增强) (2)沉积颗粒堆积为扇形;颗粒物由扇顶到扇缘从大到小排列。 (3)河流出山口地形平缓,水流流速减慢,河流搬运的碎石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冲积扇。 【解析】 本题以实验形式考查影响流水侵蚀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1)根据表格当倾角相同时(30°)两瓶水冲沟深度和顶部宽度都比较大,即侵蚀作用与径流量呈正相关;当都为两瓶水时,倾角为40°的A面冲沟深度和顶部宽度都比较大,即侵蚀作用与倾角呈正相关;可以得出结论:流水的侵蚀作用随着径流量与坡度的加大而增强。 (2)根据表格侵蚀作用越强B面的堆积物越多,B为流水出山口的位置,形成冲积扇;堆积物呈扇状分布,同时因为随着流速的降低,大颗粒的先沉积,小颗粒的后沉积,所以颗粒物由扇顶到扇缘从大到小排列。 (3)读图为冲积扇景观,河流流出山口后,地势平缓,起伏变小,所以流水变慢,搬运能力下降,河流携带泥沙碎石大量沉积形成冲积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于2018年年底通车,因其一段高架桥热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段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是因为

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 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

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 D.发展沿线旅游业的需要

2.通车后将

A.缓解人口压力 B.促进太原市旅游业发展

C.推动煤炭工业发展 D.缩短太原市与其他城市的距离

 

查看答案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2.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

 

查看答案

读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生代末期至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

A.气温上升、降水增多 B.气温上升、降水减少

C.气温下降、降水增多 D.气温下降、降水减少

2.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

A.原始鱼类 B.被子植物 C.爬行动物 D.哺乳动物

 

查看答案

读某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是世界著名渔场,与之对应的洋流剖面示意图是

A. B.

C. D.

2.该洋流可能使沿岸地区

A.干旱加剧 B.极端天气增多 C.气温升高 D.地震频发

 

查看答案

2018年11月上旬某城市经历了一次天气系统过境,下图示意某网络获取的该城市11月4日~6日的天气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8年11月上旬经过该城市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高压系统

2.该城市在11月6日夜间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A.暖气团影响明显 B.地面辐射弱 C.大气逆辐射弱 D.气压降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