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喀斯特地貌
课题资料: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如路南石林、织金洞等著名景区。下图示意某地理课题组搜集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图片(图中序号①②③④顺序被打乱)。
(1)根据资料,将搜集到的图片按照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进行排序。
(2)根据成因判断图中的岩石类型,并说明该类岩石的特征。
(3)列举图中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名称。
(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名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案例资料: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
案例思考:
(1)说出A、B两区域自然带(基带)的名称,并指出引起A、B两大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
(2)运用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简要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上述案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社会调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调查任务:城市内涝
调查资料:
资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图示意城市水循环。
资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调查思考:
(1)指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判断易发生内涝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3)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为缓解城市内涝,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任选其中一项措施,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甲:设计下凹式绿化带
乙:铺设透水方孔砖
(地理实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验名称: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形成
实验资料:
实验器材:木板和木条制成的可升降木槽(如图),颗粒大小不同的砾石、砂石、粉砂,粘土,矿泉水5瓶,直尺、量角器各一把等。
实验操作:
①在木槽斜面A中,铺上厚度约10厘米的砂、砾、粘土混合物层。
②将A面的倾斜角度调整为30°,取一瓶水,自斜面A顶端缓缓倒水,使水流呈线状,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并加以记录。
③重复上述①②步,将水增加为两瓶,对比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差异,并加以记录。
④将A面的倾斜角度调整为40°,重复上述①②步(两瓶水),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情况,并加以记录。
实验记录:
实验思考:
(1)据实验推测流水侵蚀作用与径流量、坡度的关系。
(2)实验小组在实验记录单上忘记了填写B面上颗粒物质分布特征。请从颗粒物的堆积形状及颗粒物大小排列,推测实验中B面上沉积颗粒物质的水平分布特征。
(3)下图为地质学家在野外拍摄的地理景观图,说明其形成过程。
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于2018年年底通车,因其一段高架桥热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段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是因为
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 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
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 D.发展沿线旅游业的需要
2.通车后将
A.缓解人口压力 B.促进太原市旅游业发展
C.推动煤炭工业发展 D.缩短太原市与其他城市的距离
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A.山间低地 B.山谷地带 C.盆地中部 D.山前冲积扇
2.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