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

    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秋分 B.乙是夏至

C.丙是春分 D.丁是夏至

2.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昼渐长,夜渐短

B.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

C.昼渐短,夜渐长

D.先是昼渐短,夜渐长;然后昼渐长,夜渐短

 

1.B 2.B 【解析】 考查地球绕日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 1.读图,根据地轴北极倾斜方向,地轴北极靠近太阳的位置是夏至,在远日点附近,乙是夏至,B对。远离太阳的位置是冬至,丁是冬至,D错。结合自西向东公转方向,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判断。甲是春分,丙是秋分,A、C错。故选B。 2.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即由春分经过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B对,A、C、D错。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A.恒星轨道 B.彗星轨道 C.行星轨道 D.卫星轨道

 

查看答案

(研究性学习)

课题名称:喀斯特地貌

课题资料: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后者可溶于水。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如路南石林、织金洞等著名景区。下图示意某地理课题组搜集的喀斯特地貌形成过程图片(图中序号①②③④顺序被打乱)。

(1)根据资料,将搜集到的图片按照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的先后进行排序。

(2)根据成因判断图中的岩石类型,并说明该类岩石的特征。

(3)列举图中的地下喀斯特地貌名称。

 

查看答案

(案例分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案例名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案例资料: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

案例思考:

(1)说出A、B两区域自然带(基带)的名称,并指出引起A、B两大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

(2)运用陆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简要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3)结合上述案例,简要归纳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查看答案

(社会调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调查任务:城市内涝

调查资料:

资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图示意城市水循环。

资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调查思考:

(1)指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判断易发生内涝的地区,并说明原因。

(3)每到汛期,我国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为缓解城市内涝,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任选其中一项措施,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甲:设计下凹式绿化带

乙:铺设透水方孔砖

 

查看答案

(地理实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实验名称:流水侵蚀与堆积地貌形成

实验资料:

实验器材:木板和木条制成的可升降木槽(如图),颗粒大小不同的砾石、砂石、粉砂,粘土,矿泉水5瓶,直尺、量角器各一把等。

实验操作:

①在木槽斜面A中,铺上厚度约10厘米的砂、砾、粘土混合物层。

②将A面的倾斜角度调整为30°,取一瓶水,自斜面A顶端缓缓倒水,使水流呈线状,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并加以记录。

③重复上述①②步,将水增加为两瓶,对比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差异,并加以记录。

④将A面的倾斜角度调整为40°,重复上述①②步(两瓶水),观察A、B面上砂层的变化情况,并加以记录。

实验记录:

实验思考:

(1)据实验推测流水侵蚀作用与径流量、坡度的关系。

(2)实验小组在实验记录单上忘记了填写B面上颗粒物质分布特征。请从颗粒物的堆积形状及颗粒物大小排列,推测实验中B面上沉积颗粒物质的水平分布特征。

(3)下图为地质学家在野外拍摄的地理景观图,说明其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