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图为“我国新疆天山西段伊犁谷地内霍尔果斯(80°29′E,44°14′N)境内...

下图为“我国新疆天山西段伊犁谷地内霍尔果斯(80°29′E,44°14′N)境内某低山丘陵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不同时期形成的同类型岩层采用同一图例表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背斜、向斜、地堑、断层 B.向斜、向斜、地垒、断层

C.背斜、向斜、背斜、断层 D.向斜、向斜、背斜、断层

2.M附近的岩层接近垂直方向,并与两侧的岩石存在明显的不连续性,原因可能是

A.外力侵蚀 B.外力沉积 C.岩浆活动 D.地壳运动

3.甲山的表层出现了黄土及黄土状物质,其形成原因可能是

A.流水作用 B.风力作用 C.岩浆活动 D.地壳活动

4.从图中侵蚀面的走向及其与各岩层的切割情况判断,该侵蚀面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流水溶蚀 D.风力侵蚀

5.结合该地的地理环境特征,并据图推断该地区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是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1.C 2.D 3.B 4.A 5.C 【解析】 1.读图,结合岩层弯曲状况来看,甲中间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乙中间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丙处中间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构造,丁处岩层上下错开,发生明显位移,为断层,故选C。 2.读图可知,M处岩层发生了断层,是由于地壳的挤压,导致岩层不能承受地壳运动的力,而发生断裂,岩层沿着断裂面上下错开,故选D。 3.黄土是风力携带的沙粒,受到阻挡或者速度降低,沉积形成的,属于风力沉积作用的表现,故选B。 4.从图中侵蚀面的走向(基本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及其与各岩层的切割情况(侵蚀面较为平直)判断,主要外力为冰川侵蚀作用,故选A。 5.天山地区北侧为准噶尔盆地,西侧有缺口,地处盛行西风带,来自于大西洋的湿润气流沿着河谷深入,在北坡降下地形雨,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历史加快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洲际贸易是近代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联系的主要内容之一。三角贸易兴起于16世纪,在17-18世纪成为最重要的洲际贸易,因涉及欧洲、非洲和美洲三地,且其主要商路连接成三角形,故称“三角贸易”(如下图所示)。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往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关于三角贸易涉及海域的大洋环流规律和三段航程经过的洋流性质的描述,合理的是(  )

A.顺时针;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

B.顺时针;出程:暖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

C.逆时针;出程:寒流,中程:暖流,归程:暖流

D.逆时针;出程:暖流,中程:暖流,归程:寒流

2.从事三角贸易的某船队6月份从欧洲出发,当其如期回到里斯本时,里斯本的气候特征为(  )

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温和干燥

 

查看答案

水位是指河流或其他水体的自由水面相对于海平面的高程;河流水位时刻在变化,主要受流量增减、河道形态、河槽冲刷和淤积、潮汐、风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水位变化是流量变化的反映。下面图(a)为“北半球R河流上的一段弯曲河道的平面示意图”;图(b)为“R河同一河段在Ⅰ、Ⅱ、Ⅲ三个不同时期的纵剖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面关于图(a)中不同地点水文特征的描述合理的是

A.容易产生泥沙淤积的是①、④、⑤、⑧、⑨、乙等六地

B.河堤容易遭受流水侵蚀为②、③、⑥、⑦、⑩、甲等六地

C.采沙场适合建在①、④、⑤、⑧、⑨等五地

D.江心岛容易出现在靠近乙地的水域

2.图(b)中,与水位曲线Ⅰ相比,水位曲线Ⅲ的形态(起伏状况)几乎相反,在不考虑风力的情况下其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流量衰减 B.河床形态 C.潮汐 D.蓄水工程

 

查看答案

地表的土壤结构和植被覆盖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地表水的下渗。下面甲图为“地表单位面积上厚度相同的四类均质土壤(砂土、砂壤土、壤土、黏土)的累积入渗量曲线图”;乙图为“地表单位面积上的四类均质植被覆盖区(耕地、草地、古老的牧场、大量放牧的牧场)的累积下渗量曲线图”。据图回答下面小题。

1.黏土主要由非常小的(<2µ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壤土是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据此判断甲图中分别表示壤土和黏土的是

A.壤土—①,黏土—② B.壤土—①,黏土—④

C.壤土—②,黏土—③ D.壤土—③,黏土—④

2.图乙的四条曲线中能反映耕地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下面分别为“我国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和“我国台湾省地形图”。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2.影响台湾省年太阳辐射总量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3.导致甲地附近的等值线向南突出的根本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天气状况 C.海陆位置 D.地形

4.下表为台湾省五地五年内在4~9月的海陆风出现日数统计图。桃园和台南均位于台湾省西部,两者在海陆风出现日数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原因可能是

①两者的地形差异②两者的纬度位置差异③不同季风的影响强度和时间长短④东部山地对大气环流的阻挡强度⑤邻近海域的洋流性质差异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⑤ D.①③④⑤

5.与台东相比,同位于台湾省南部的台南其海陆风的出现日数要多于前者,主要原因是

A.大气环流 B.地形 C.地表物质组成 D.洋流

6.6~9月期间,对台湾省南部各地而言,对海陆风的形成造成最大干扰的因素可能是

A.西南季风 B.地形 C.台风 D.洋流

 

查看答案

    9月份,在一个晴朗的周六下午2时,在学校的地理专用教室,济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结合所学的大气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来探讨热量在大气和不同下垫面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差异。实验过程Ⅰ可简要描述如下:(1)取甲、乙两个同样的空密闭容器,且两者内部均为10℃的干空气。(2)接下来,在甲、乙两容器内分别加入同体积的水和干沙子;并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温度计(已清零)分别固定在水和干沙子内的相同深度上。(3)将两个密闭容器在同一时间并列放置在太阳下。(4)前半小时内,持续观察并描述温度计读数的变化情况;1小时内,每隔10分钟进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度数。(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与所学的相关结论进行对照。

结合以上描述和下面的图片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1.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甲、乙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

A.同步升温 B.无明显变化 C.甲升温快于乙 D.甲升温慢于乙

2.在数据分析的时候,两位同学发现甲容器内温度计的读数均低于乙容器,原因可能是

①水与干沙子的热力性质差异 ②水与干沙子的热量传递方式相同,但同体积水的热容量更大③水与干沙子的透明度差异大④水体存在蒸发散热的现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上面的实验结束后,两位同学通过改变实验设计进行了第二个实验。实验过程Ⅱ的简要描述:除了“将温度计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高度处”之外,其他实验步骤均与实验过程Ⅰ一致。实验的模拟图如下。下面关于前半小时内,丙、丁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描述合理的是

A.同步升温 B.无明显变化 C.丙升温快于丁 D.丙升温慢于丁

4.丙、丁两容器内的干空气,从初始状态下的10℃到实验Ⅱ过程中两温度计均出现了显著的读数增大情况(干沙子上部温度计的读数更高)。在此过程中,下面关于热量传递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

B.温度计通过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

C.主要因水和干沙子对上部空气加热的结果

D.水和干沙子主要通过热传导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了大气

5.实验Ⅱ过程中,丙、丁两容器内的空气在气压(P)指标上发生的变化最可能为

A.与初始状态一致 B.P丙=P丁 C.P丙>P丁 D.P丙<P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