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产业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产业梯度是指一个区域内不同地区产业之间存在一定梯度。产业梯度≥1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明显优势产业,竞争力强;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下图为2008年北京和河北部分工业的产业梯度优势比较图。

(1)简述图中部分行业需转出北京的原因。

(2)分析上述转移产业可能给河北地区产生的影响。

(3)“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已成为京冀合作发展的总体思路,试述这种模式的区位优势。

 

(1)污染严重;劳动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资源密集。 (2)增加就业机会;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下列问题。;带来环境污染。 (3)北京科技先进;河北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地价低。 【解析】 试题 (1)根据材料,产业梯度≤0.5表明该产业为本区域不具备竞争优势产业,需转移或淘汰。根据图中产业梯度≤0.5的产业类型分析,转移的产业或污染严重,或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劳动力成本高,科技含量低。或资源密集,能源消耗量大。 (2)上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河北,给河北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行业竞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观念和管理方式的更新。同时会带来环境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破坏。 (3)北京科技先进 ,适合作为研发中心。河北劳动力丰富、资源丰富、土地地价低,适合作为生产基地。具有“研发中心+生产基地”经营模式优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目前,中国正在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材料二“微笑曲线”。

(1)分析中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微笑曲线”揭示了现阶段产品在研发、生产和营销等环节的附加价值有什么规律?据此分析我国制造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查看答案

读“我国‘北水南调’工程规划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1.图示地区的南部需要从北部调水的主要原因有

Ⅰ.①河流域内降水量不大,蒸发较强 

Ⅱ.①河流域为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而②河流域以沼泽为主

Ⅲ.①河中下游地区人口较稠密,重工业较多,需水量大 

Ⅳ.①河含沙量较大,水质较差

A.Ⅰ、Ⅱ B.Ⅰ、Ⅲ

C.Ⅱ、Ⅳ D.Ⅲ、Ⅳ

2.该工程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北高南低,可以自流引水

B.经过地区主要是沼泽等荒地,占用耕地少

C.输水线路短,线路里程不到300千米

D.输水干线经过地区以平原为主

 

查看答案

    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菜基地,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  )

①水资源短缺 ②水土流失 ③植被退化 ④土地沙漠化、盐碱化 ⑤旱涝灾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③⑤

2.近几十年来,该河下游弱水流段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泊、沼泽日渐干涸,其主要原因是(  )

A.雪线上升,冰雪融水减少 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

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 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

 

查看答案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像一条带子缠绕在渭河北部,被称为“旱腰带”。这里人口密集且贫困人口多,是陕西省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也是重点扶贫开发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中,属于“旱腰带”地区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季受到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寒冷干燥;  

②夏季地处内陆,受南部山地的阻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小;

③地表荒漠广布,水分下渗严重   

④人口密集,农业用水量大;

⑤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该地区应该(  )

A.修筑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B.利用草场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

C.封山育林,发展旅游业 D.利用光热资源优势发展林果业

 

查看答案

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从材料中推断,本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

2.解决本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①开发小水电 ②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③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