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周末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1.若周日该地与石家庄...

下表为我国某地某周末的日出日落的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1.若周日该地与石家庄市(约38°N,114.5°E)同时日落,则该地位于北京市的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2.在这个周末

A.周末放假回家的华北某地同学正帮忙割麦子

B.我国各地高考考生正享受高考后的首个周末

C.我国各地大一新生即将离乡到校参加军训

D.在巴西留学的某同学发现日出时间越来越晚

 

1.C 2.C 【解析】 1.从表中日出日落的时刻,可以算出该地昼长大于12小时,因此为北半球夏季,周六这天当地正午12点的时候北京时间为12:34:46,可知该地经度约为111.5°E,位于北京和石家庄以西。周日该地与石家庄同时日落,应同时位于昏线上,已知此时为夏季,因此昏线为东北—西南走向,该地位于石家庄以西,故位于石家庄西南,即位于北京的西南方,故选C。 2.从表中周六、周日日出日落的时刻,可以看出该地白昼在变短,应为夏至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华北冬麦子为春末夏初收获,故A错。我国高考后的首个周末应该是6月中旬,故B错。大一新生到校参加军训一般是9月上、中旬,故C对。巴西位于南半球,此时为冬季,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白昼越来越长,日出时间越来越早,故D错。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7年4月,俄罗斯提出修建白令海峡海底隧道和亚洲与北美洲的铁路连接线的计划。下图示意该方案计划的线路。回答下面小题

1.若该计划铁路建成后,有一批货物从温哥华沿计划铁路线运至北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海运的线路长 B.比海运的运量小

C.运输时间比海运短 D.比海运的单位距离运费高

2.设想铁路的长度最接近

A.4 000千米 B.6 000千米 C.8 000千米 D.10 000千米

 

查看答案

    日照率为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其中可照总时数指无任何遮蔽条件下日照时数的理论值,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 B.气候 C.地形 D.植被

2.丙处日照率可能为

A.60% B.70% C.80% D.90%

 

查看答案

下图是甘肃省南部某山地不同海拔带上不同坡向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地阳坡有机质含量相对阴坡低的原因主要是

A.阳坡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

B.阳坡光照强,蒸发旺盛,土壤水分少

C.阳坡人类活动强度大,植被破坏严重

D.阳坡降水多,气温高,土壤有机质淋溶、分解作用强

2.在3580海拔上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最可能是

A.坡度较小 B.降水量大 C.太阳辐射强 D.气温较低

 

查看答案

    中国是全球第三大糖料主产国、第二大食糖消费国。糖料作物是继棉花、油料之后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宗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品化程度远高于粮食。1990年代我国开始对糖耕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政政策性西迁。近年来,从糖料作物布局来看,我国糖料生产出现了新的格局。甘蔗生产已由传统种蔗大省闽、粤向西南桂、滇转移,甜菜生产则由包括黑、吉在内的东北和华北产区转向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产区。下图为我国1978年—2013年糖料作物生产基本情况图。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表述与1978年以来我国糖料作物生产情况不相符的是

A.1978年—1982年糖料增产总体上得益于甜菜和甘蔗种植面积扩大

B.我国甘蔗播种面积与糖料作物总播种面积始终呈正相关

C.从作物构成来看,甘蔗产量的波动上升是糖料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D.1983—1987年糖料增产主要取决于甘蔗面积扩大

2.造成1994年—1998年我国甜菜产量变化的主导因索为

A.市场需求 B.播种面积

C.科学技术 D.气候

3.除了1990年代国家对糖料生产区域布局实施政策性西迁诱因之外,造成我国糖料作物生产重心“西移”的主要原因为

A.自然因素对糖料生产影响日渐强于社会经济因素

B.西部产区人口增长迅速,对食糖的市场需求量大增

C.糖料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产值不断降低,经济效益较低

D.东部产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调整了农业生产结构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约建造成本 B.雨季及时排水

C.充分利用太阳能 D.利于空气流动

2.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

A.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B.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C.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D.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