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资料表。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下列哪项不属于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产生的有利影响

A.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B.保持土壤肥力

C.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D.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次数

 

1.B 2.D 【解析】 1.根据材料,保护性耕作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实验后土壤水分含量增加,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保持土壤水分,①对。土壤空气含量减少,说明减弱了土壤透气性,②错。大气水分增加,说明增加大气湿度,③对。大气悬浮物减少,说明减少空气污染,④对。B对,A、C、D错。故选B。 2.实行保护性耕作,有利于土壤空气减少,大气水分增加,减轻了水分蒸发,利于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大气悬浮物减少,说明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A、C属于。有机质含量增加,表示利于保持土壤肥力,B属于。耕作方法变化,不能减少洪涝灾害发生次数,D不属于,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万平方千米,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图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

读表完成下列小题。

1.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地和滩涂比重较大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①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     

②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③冻土广布                   

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目前,该地区农业生成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A.劳动力短缺 B.低温冷害更严重

C.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D.洪涝灾害更频繁

 

查看答案

    河西走廊是中国沙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目前河西走廊北部的沙漠加速向南入侵,绿洲沙漠化日趋严重。下图为河西走廊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最有可能发育成流动沙丘的区域是

A. B. C. D.

2.造成近些年该地区北部地带沙漠化迅速南侵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岩石风化增强

B.降水减少,雪线升高

C.冬季风势力增强

D.绿洲地带水源枯竭

 

查看答案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的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区域划分应依据一定的指标,以下是“新三大地带”划分指标的是

A.气候 B.地形

C.经济 D.植被

2.制约我国远西部地带发展的最重要的经济因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3.“上海发布”推出了公交“APP”,乘客可及时查询到欲乘公交的即时到站信息。从而减少乘客等候时间和焦虑心理。公交“APP”基于技术是

A.RS和GPS B.GPS和GIS

C.GIS和RS D.RS、GIS和GPS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春运”被西方人称为“全球最大的时段性人口迁移”,2016年春运从1月24日~3月3日,为期40天。

材料二 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指出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流向。

(2)结合材料,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对人口流入和流出地区分别产生的可能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海南岛西部昌江县境内的海岸边,有一片罕见的热带滨海沙漠。此地北、东、南三面环山,西邻北部湾,这片沙漠沿着海岸线及河流狭长分布,这里有流动沙丘,也有半流动和固定沙丘,有的高达四、五十米,经专家考证,这片热带滨海沙漠并不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

材料二  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建成,由海南东环铁路和海南西环铁路组成,形成了一个闭合的环,是中国第一条,也是全球第一条环岛高铁,游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将成为现实,海南将形成“环岛三小时交通圈”,实现全岛同城。如图为海南岛热带滨海沙漠及环岛高铁线路图。

(1)简述海南岛高铁修建成环形的主要原因,及运行过程中常遇到的不利天气。

(2)简述海南西部热带沙漠的成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