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的四...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为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的四块区域,并分别命名为“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据此回答各题。

1.有关“银色中国”、“金色中国”,“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分界线的表述,正确的是

A.“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以冈底斯山为界

B.“金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包括太行山

C.“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有秦岭

D.“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巫山

2.关于各区域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黄色中国”——龙舟竞渡 B.“金色中国”——大漠驼铃

C.“绿色中国”——四季长青 D.“银色中国”——雪山连绵

3.各区域特征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黄色中国”——海拔高度 B.“金色中国”——海陆位置

C.“绿色中国”——地形起伏 D.“银色中国”——纬度位置

 

1.C 2.A 3.B 【解析】 1.根据图示,“银色中国”主要指青藏高原为主的雪域高原,“金色中国”主要指西北地区为主的大漠景观、“黄色中国”主要指北方地区为主的旱作农业区,“绿色中国”主要指南方地区主的常绿阔叶林带。所以,“黄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C正确;“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 以昆仑山为界,A错误;“金色中国”和“黄色中国”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B错误;银色中国”和“绿色中国”的分界线是横断山脉,D错误。故选C。 2.“黄色中国”主要指北方地区,交通以公路和铁路为主,而龙舟竞渡应该是江南水乡的主要文化活动。A错误,BCD均搭配正确。故选A。 3.“黄色中国”是因为北方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雨季短,所以,以旱作农业为主,植被秋季叶子枯黄,A错误;“金色中国”是因为西北地区深处内陆,降水少,沙漠广布,B正确;“绿色中国”是因为南方地区纬度低,冬季温暖,植被四季常青,C错误; “银色中国”是因为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雪域高原,D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图中信息可知

A.遥感技术中的能量来源都是太阳辐射能

B.遥感技术中信息的接收主要在空中进行

C.信息传输的前提是信息接收

D.遥感技术中信息解译与分析的前提是信息接收与处理

2.关于遥感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高,其获得的探测范围越小

B.传感器运载工具飞行的高度越高,其对地物分辨率越高

C.森林火灾的监测主要采用近地遥感

D.航空遥感覆盖范围大,不受领空限制

 

查看答案

2008731日,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京发布,全国被划分为216个生态功能区。回答下列小题。

1.划分区域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2.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些生态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生态功能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生态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生态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查看答案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6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60周年。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门在京联合召开大会,会上透露我国自然保护区有2740个,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下图是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较多的省份。

简述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较多省份的空间分布特点及自然保护区作用。

 

查看答案

(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吐鲁番,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一座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多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城市,下图为吐鲁番景区分布图。

指出吐鲁番旅游资源类型并评价其开发的不利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苇在华北平原白洋淀地区发芽期在4月上旬,生长期在4月上旬至9月上旬,成熟收获期在10月上旬,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是在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白洋淀的芦苇是一大特产,品种多达10余种,芦苇面积11.6万亩,年产量8895万斤。近年来当地芦苇加工业和旅游业发展较快。下图为白洋淀流域及各月气温降水量图。

(1)分析白洋淀地区的芦苇面积广大的原因。

(2)说明白洋淀气候条件对芦苇生长及收获的有利影响。

(3)简述该地大力发展芦苇加工业的有利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