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支持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
A.北京 B.山西 C.江苏 D.海南
2.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 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读“中亚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流域最可能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生物多样性的锐减 D.草场破坏
2.有关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A.沙尘暴强度增大,频率降低 B.草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小
C.气温日较差增大 D.河流含沙量减小
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类型图。高大的鸣沙山环抱着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见如图照片),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当地政府发出“拯救千年月牙泉”的呼吁。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西藏是我国沙化土地最严重的三大省区之一,沙化土地主要分布于“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等河流谷地、湖盆地与山前冲积平原。2014年,第4次全国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显示,西藏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为43.27万km2,比第3次监测减少了789 km2,遏制住了荒漠化面积增长的势头。
读“西藏‘一江两河’流域地理要素统计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上世纪西藏荒漠化面积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利用土地,滥垦、滥樵、滥牧现象严重 B.全球气候变化,降水减少,蒸发加大
C.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D.城市化迅速发展,开矿、筑路等工程建设
2.2014年西藏遏制荒漠化扩展采取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
①采取行政与法律手段保护天然植被 ②将河流下游居民向上游迁移
③在荒漠化区域栽培速生阔叶林 ④合理安排工农业生产规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述甲地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
(2)非洲北部地区沙漠广布,与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相比,成因有何不同。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试分析农作区入侵牧区对该区域草场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读南亚部分地区图及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图示意图,结合甲地气候资料回答问题。
(1)当图中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在左图中画出该区域的主导风向 。
(2)据图中信息描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3)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