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据福建日报报道, 当地时间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随着大会主席雅采克·普尔赫拉先生(Mr. Jacek Purchla)敲下小锤,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以符合世界遗产第2条和第4条标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2处。
简要分析厦门鼓浪屿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乙两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材料二 阿富汗略图和首都喀布尔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统计图(上右图)。
材料三 R河是阿富汗的一条内陆河,它每年泛滥,在两岸形成泛滥区,而在泛滥区以外则是沙漠。近年来,随着该河上游种植业的扩展,沙漠化现象加重。
(1)推测甲地气温的日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推测R河的汛期,并分析原因。
(3)简述乙地与喀布尔降水季节分布的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
(4)分析R河流域沙漠化现象加重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如下图所示),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1)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
(2)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
2017年2月8日,格陵兰岛北端的气温升至0 ℃以上,引发世人关注。近30年来,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这种加速变暖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北极放大效应”现象的形成机制是 ( )
A.受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多
B.极昼时间长,海水热量收入多
C.海冰消融,海面的反射率下降
D.周边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剧增
2.受“北极放大效应”的影响,下列北极地区的现象中,首现日期推迟的是 ( )
A.苔原植物的花期 B.北极鸭的北迁日期
C.入海河流的汛期 D.沿海港口的封冻期
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下图为某内流河流域不同离河距离植物种类及平均盖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下列问题。
1.影响三种植被平均盖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光照 B.土壤 C.水分 D.气温
2.为防止风沙对农田的破坏,当地最适宜的植被是
A.乔木 B.灌木 C.草本 D.乔草结合
采用物理覆盖技术来抑制平原水库的无效蒸发,可节约更多的水资源。下图为我国某地常年有水的水库观测数据,其中12月至次年3月时间段蒸发量极小,观测困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最需要推广该物理覆盖技术的地区是( )
A.东北平原 B.长江三角洲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2.采用物理覆盖技术后,水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库区气温日较差增大 B.库区云雾天气减少
C.促进浮游植物的生长 D.降低库区大气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