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40°N)某中学高中生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在连续三个月内三次测量正午太阳高度角,获得测量的数据(见下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40° | 50° | 60° |
1.从第一次到第三次测量期间,该地昼夜长短状况及其变化是
A.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昼渐短 B.先昼短夜长,后昼长夜短,夜渐短
C.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夜渐短 D.先昼长夜短,后昼短夜长,昼渐短
2.三次测量中,其中一次测量的当天,正值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小李随队友于12月初进行极地考察,他发现考察站某物体的影子达到一天中最短,随即拍下了照片(如下图所示),休息了12个小时后,正好是19点(中时区),他观察到物体的影子变长了很多。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图示的照片他是从哪个方向拍摄的
A.东 B.南 C.西 D.北
2.据此推测他们所在的考察站的位置最有可能是
A.105°W 75°N B.75°E 68°S
C.105°W 80°S D.75°E 80°S
下图为“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等温线、昏线的组合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 )
A.位于南半球 B.该日昼长夜短
C.图中河段无凌汛现象 D.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此时下列发生的现象中,可能的是
A.中国长城站出现极昼现象
B.青岛的海滨浴场人满为患
C.巴西利亚附近的草原一片葱绿
D.长江河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读等高线地形图(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为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所有的居民点
C.图中干流的流向基本为西南流向东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坡度陡且一直上行,比较耗体力
2.②居民点与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720m B.688m
C.478m D.308m
下图为局部区域经纬网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均位于中纬度
B.③④两地均位于东经度
C.①地位于a区域的东南方向
D.④地位于②地的西北方向
2.图中a、b、c、d四个区域,实际面积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丰富的矿产,在明清时期,大量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由于明朝以后,东北地区俗称“关东”,所以人们便把这一人口入迁现象,称为“闯关东”.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两地间人口迁移方向发生逆转,称为“雁南飞”现象.下图为“闯关东”和“雁南飞”人口迁移路线示意图。
(1)大量关外移民涌进关东开荒种地、开采矿产,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
(2)你认为出现“雁南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简述“雁南飞”现象对山东经济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