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地理试题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

材料二: “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中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图a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材料三: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图b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图a  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

图b   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   

(1)请根据图a分析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可能原因。   

(2)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一,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

 

(1)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速度较快。 原因:过度捕捞导致野生大黄鱼产量下降;国家捕捞(休渔)政策的实施;近岸海域海洋污染、赤潮频发,生态破坏 (2)赞同。理由:三沙湾海区滩涂面积广;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水温适宜,养殖条件好;大黄鱼肉质较好、味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可减少野生大黄鱼的捕捞量,有利于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恢复;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等。 不赞同。理由:海湾封闭程度高,海水交换能力弱(或自净能力弱),过度发展养殖业,易导致水体污染,加大水产品病害发生几率,造成经济损失;水质恶化,不利于野生大黄鱼繁殖;侵占航道,影响海运业的发展。 (3)4~6月,福建省三沙湾海区水温回升,适宜大黄鱼产卵、繁殖;入海径流量增大,稀释作用增强,使三沙湾海区的盐度降低;入海径流量增大,泥沙增多,使三沙湾局部海区的透明度下降;入海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加之水温回升,日照时间变长,利于鱼虾等生物繁殖,大黄鱼饵料充足。 【解析】 (1)根据图示曲线,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速度较快。可能原因是过度捕捞,影响鱼类繁殖,导致野生大黄鱼产量下降。可能是国家休渔捕捞政策的实施,导致产量减少。近岸海域海洋污染、赤潮频发,生态破坏。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注意观点与论据一致即可。若赞同,则理由为该地适合发展养鱼业和发展养鱼业带来的有利影响。根据材料三,三沙湾海区滩涂面积广,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水温适宜,养殖条件好。大黄鱼肉质较好、味美、营养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可减少野生大黄鱼的捕捞量,水产养殖有利于野生大黄鱼种群的恢复。产量提高有利于增加渔民收入等。 若不赞同,理由为该地不适合发展养殖业和发展养殖业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沙湾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海湾封闭程度高,海水交换能力弱,自净能力弱。过度发展养殖业,易导致水体污染,加大水产品病害发生几率,造成经济损失。水质恶化,不利于野生大黄鱼繁殖。扩大风箱养殖,侵占航道,影响海运业的发展。所以不赞同。 (3)结合材料一分析,4~6月,福建省三沙湾海区水温回升,适宜大黄鱼产卵、繁殖。南方雨季开始早,此时入海径流量增大,稀释作用增强,使三沙湾海区的盐度降低。入海径流量增大,泥沙增多,使三沙湾局部海区的透明度下降,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入海径流携带大量营养物质,加之水温回升,日照时间变长,利于鱼虾等生物繁殖,大黄鱼饵料充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读图,回答第下题。

1.依据资料推断

A.油棕种植注重社会效益,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B.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

C.为保护雨林生态,农业生产宜采用刀耕火种的方式

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

2.油棕产业链中

A.油棕种植业属小型自给自足农业 B.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

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D.棕榈油榨取工业宜应靠近原料产地

 

查看答案

下图为“长江全年补给水源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读图判断长江补给水源(  )

A.b是雨水补给,a是冰雪融水补给

B.a是地下水补给,c是冰雪融水补给

C.a是雨水补给,b是冰雪融水补给

D.a是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补给

2.图中显示冬季b项很少,其原因是(  )

A.雨季结束,降水较少 B.气温较低,冰雪不能融化

C.地下水位较低,无法补给河流 D.农业灌溉减少,下渗减少

 

查看答案

下图为沿23026S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与图中地气候成因无关的是( )

A.地形 B.东南信风 C.暖流 D.东北信风

2.有关图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⑤地位于地的正东方向

B.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④地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其北部的平原地区

D.甲、乙、丙三海域依次为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图中剖面线没有穿过的板块是( )

A.亚欧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查看答案

读全国高温预报图,回答下面小题。

1.造成图中甲区域高温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2.图中乙地气温高达40℃以上,其成因解释不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B.沙漠地表,增温较快

C.副高控制,气流下沉增温

D.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

3.对图中高温区域进行有效监测,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数字地球 D.全球定位系统

 

查看答案

土地覆盖是植被、土壤、河湖、沼泽及各种建筑物等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下图中0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它相对于中国大地坐标原点(109°E34°N)向正西偏531km,向正北偏448km据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

1.据图文材料推测1980年中国土地覆盖中心O地位于(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2.图中O点所处区域在土地利用中引发的最突出生态问题是( )

A.沼泽大面积萎缩 B.生态用水紧张

C.森林面积锐减 D.土地荒漠化

3.关于1980年到2000年中国土地覆盖重心迁移的说法,正确 的是( )

A.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

B.在气候和某种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

C.重心从0点移到P2点主要是西北地区生态退耕的结果

D.重心从0点移到P1点主要是东北地区气候变暖、降水减少的结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